是少林实至名归的掌舵人,他的意志便是整个少林的意志。
此外空闻亦不是寻常高僧,空见死后,空闻在少林的权势更进一步,加之地位崇高的玄橙迷恋武道,不理寺内俗务,方正声望虽高,但主要管理的是少林内部纷争,论影响力未必能超过空闻……无论如何,空闻也是少林寺中地位能排进前五的高僧,而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归降于蒙古,可见整个少林的态度。
“可少林已经是武林魁首,声誉极好,为何要冒着举派身败名裂的风险与蒙古勾结。”张三丰内心深处已经信了宋青书的话,却不明白少林的动机。
宋青书叹了一口气,道:“太师父,你还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也低估了那群和尚的野心,少林曾经历了无比璀璨的辉煌,但今时不同往日,几百年的岁月变迁,再加上柴荣、宋微宗等人对佛教的打压,少林早已今非昔比,相反,以太师父创立的武当派为首,道教这些年可谓欣欣向荣,大有反压佛教一头,少林岂会甘心。”
“当今列国纷争,天下大乱,少林自然看到了机会,滋生了强烈的野心,希望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国教,重现昔日辉煌。”
“天下诸国中,明朝沦陷于满清,宋国虽是汉人王朝,却积弱已久,且对外怯懦,不在少林的考虑范围内,少林位于金国范围,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向往游牧,崇拜力量,不喜宗教信仰约束,且一贯低视汉人,也可以将其排除,清国与其类似,像辽国、西夏这种,太过弱小,只能夹缝求存,更是想都不用想!”
“将各国都排除之后,少林貌似也只剩下了蒙古这个选择,首先,蒙古实力最强,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也最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铁木真在时,蒙古高层虽基本都是本族中人,但也不会太过抵制、轻蔑其他民族,只要是有本事的人,都有在蒙古获得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