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冲击两万亿美元市值

第三百九十七章 冲击两万亿美元市值

     第397章冲击两万亿美元市值

    X14智能无人机发布并上市后,引起了不小的新闻关注。

    对于X14智能无人机,不管是诸多媒体还是普通人,其实感觉还是比较陌生的,觉得这东西是很先进,徐申学又弄出来了一个黑科技。

    但是就和南门航天的火箭一样,人们只是看个热闹而已,但是真正关注的并不多。

    因为X14智能无人机距离普通人还是太遥远了,那么只是单纯的X14智能无人机本身就要八九百万,如果加上配设置,比如备用电池组,充电桩,编写遥控设备这些东西,其实均价算来得一千万左右。

    这可不单包括大型的地面控制中心以及地面通讯塔……如果是企业大量运营X14智能无人机的话,地面控制中心以及通讯塔也是必须的,而这东西最小的部署单位就是一千五百万一套。

    如此昂贵的价格,注定了X14智能无人机距离个人购买是非常遥远的。

    更不要说目前在国内乃至国外的大部分地区里,还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法律进行管理,存在极大的模糊性。

    而这种模糊性,也加大了X14智能无人机的购买、应用难度。

    哪怕是企业商用都面临着不小的麻烦。

    为了正式进入商用市场,小疆科技正在为旗下的X14智能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各种各样的许可证,并且争取不要弄成是传统的航空器的那种许可证……如果真的被当成飞机的话,那么后续的各种问题是很大的。

    小疆科技希望自己的X14智能无人机,被当成是一种消费级无人机……个人都能轻易购买并使用。

    但是这难度非常大……毕竟X14智能无人机展开后,直径都好几米宽,最大起飞重量都有八百多公斤,载重都有三百公斤了。

    你说这玩意是消费级无人机?真当别人是傻子啊。

    诸多法律上的问题,也让小疆科技的X14智能无人机正式上市后,商用订单极少,只有小疆科技和合作企业一起投资的一家无人机企业才订购了一批X14智能无人机。

    该公司采购这些智能无人机,将会用于复杂地形下的货物运输、农药喷洒等领域,但是被严格限定了区域,只能在特定区域,高度里进行。

    海外市场的话,则是商用市场还没有打开,很多有想法的企业还处于观望态度。

    然而民用市场虽然没打开,但是军用市场却是莫名其妙的火起来了。

    小疆科技短时间内就接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皮包公司,一共价值三亿多美元的订单。

    这也让徐申学挺无语的……这是我做出来的民用产品,玩低空经济的,而且就后门一大堆。

    你们竟然也敢用?但是人家还真就敢……大不了买回去直接就拆掉民用通讯模块,自己安装一个内部的专用通讯网络模块。

    如果是距离远一些的中小国之类的,通讯模块都懒得换……直接联网,根本不担心小疆科技通过后门掌控他们家的无人机。

    这年头买点高端智能化的装备,就得有这个觉悟。

    X14智能无人机,只是有一些后门,防止你把无人机飞到华夏来而已,但是人家小疆科技可不限制你怎么用。

    而隔壁的F35之类的战斗机,你想要开个飞机升空训练,都得人家美国人的授权码。

    所以,很多在大国的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其实在很多国家的人们眼里习以为常。

    不管怎么说,X14智能无人机发布上市后,在民用市场遇冷无法打开,反倒是在军用市场里打开了初步销量,都让徐申学挺无语的。

    最后他也懒得管了。

    反正技术在持续推进,这智能无人机他还会继续搞,后续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同时东西做出来后,各国的法律总是会慢慢适应的。

    新东西出来都这样,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

    相对于X14智能无人机,徐申学吹了老半天,结果只接到了几亿美元的各国皮包公司的订单。

    在同一个发布会里发布的智云机器人的几个型号,却是引起了巨大的市场追捧。

    尤其是新发布的YunRobotC型,包括C6以及C7两个型号,因为价格相对便宜,进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是抢购的浪潮。

    其中的C6轮式平台,价格只需要十三万,价格便宜到不像是智云集团的机器人产品。

    而主推的C7双足型号,售价只需要十五万九千元,比之前的智云机器人的双足型号四十万的价格,足足便宜了一大截,尽管各方面的硬件性能都要差不少,比如续航拉跨,双足移动速度,爆发力都差很多,同时机械臂精度有差异,承载能力有差异等等。

    C7双足型号,其实就是之前的双足B型的硬件缩水版。但是最为核心的工作能力,也就是工智能的各种工作模型其实都是一样的。

    因为所有的机器人,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模型,同时也搭配各种各样的工作人工智能模型供用户付费订阅。

    毕竟人工智能只是软件,而软件这东西不需要额外的成本,只需要简单复制黏贴就行。

    当然,系统虽然一样,但是算力,传感器不一样,那么带来的性能差别还是很大的。

    然而,十五万九千元就能够买到一台双足智云机器人,这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偷笑去吧。

    有人说,在机器人领域里,智云集团先是发布了三十万和四十万的机器人,按照往常的惯例,后续的型号可能就奔着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了。

    毕竟智云集团一向来都是做高端产品的。

    而实际上也的确这样,在这一次的夏季发布会里,智云集团还发布了四足型号以及六足型号,价格可比双足的更贵,达到了五六十万……这两个型号都是属于比较专业的机器人,面向的是特定领域的作业生产。

    但是智云集团还发布了新的双足旗舰版啊。

    YunRobotB2,号称采用了新的半固态电池,更大的算力,更好的各种硬件设备,感应器等,直接把价格又往上拉到了八十多万…还只是用户自定义定制。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硅胶外壳体型、发型等,各种选配下来,价格可以达到上百万。

    这种YunRobotB2,说实话才符合人们对智云集团旗下产品的一贯印象:贵,而且是越来越贵。

    然而,C6以及C7型号的廉价机器人的推出,却是让人们有所意外,然后疯狂抢购这两个型号的机器人,尤其是C7型号,竟然被称之为年度最值得购买的智云旗下产品。

    妥妥的性价比之王。

    智云的管理层肯定是犯傻了,这才弄出来一个低端机,等他们回过神来,恐怕就会取消这一机型。

    没错,在市场上,人们甚至已经把十多万的智云机器人,称之为低端机型……觉得自己能够用十六万的价格购买一台C7型号,是捡了大便宜。

    这机器人市场的价格体系,说实话,从一开始就被智云集团给带歪了……智云集团的机器人太强悍,直接把机器人业务对标了汽车,定价以万为单位……人们觉得这样的定价也很正常。

    这让不少机器人创业公司,或者是大企业之间的机器人业务部门,对面这样的机器人市场是各个疯狂吞口水。

    一台机器人售价就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随便买个几万台,那就得赚疯啊。

    但是他们疯狂吞口水的同时,却是又无奈的很。

    因为这样的机器人,他们造不出来……智云集团的机器人,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面前,全世界开卖,但是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研发机构,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三年,五年内可以仿制一台出来。

    硬件领域其实都还可以仿制,给国内外的其他机器人企业几年时间,他们也能够做出来或者采购到大概类似的机器人硬件,甚至包括芯片。

    就算是芯片,虽然智云集团的EYQ芯片技术非常强悍,但是还可以采用智云半导体公开出售的PX算力平台啊,这个性能其实也挺不错的。

    此外特斯拉等企业也自研机载算力芯片,到时候就算性能差一些,总归也是有的。

    但是里头的人工智能可就没办法抄了。

    而最关键的是,智云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是比较特殊的。

    该机器人的核心是机器人的主控人工智能,或者说数据模型。

    除了这个外,还有智云集团里的人机交互模型。

    以上这些都是常规意义上的机器人里的人工智能了。

    但实际上,智云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完成诸多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那是因为它们还有着诸多工作模型。

    智云机器人里的每一个高级功能,其实都对应着一个数据模型。

    智云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由多个数据模型综合而来的一个硬件产品,并不是说只有单独一个模型。

    这也是智云机器人的研发经费如此庞大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训练的数据模型实在太多太多了。

    而且现有功能的训练也要持续进行跌升级迭代。

    强如智云集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已经领先全球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然而依旧被折腾的欲生欲死……没办法,人工智能要学习就得先有数据,把数据喂给人工智能,让它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这个过程还需要人工进行纠正。

    而文字、图片等领域里,这种事很好办,互联网上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数据。

    但是在专业领域里,这些数据就很难获得了……这也是智云机器人团队,弄了N多数据工厂的缘故,这些数据工厂,主要的任务就是‘生产用于人工智能学习的数据’,同时对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进行纠正。

    很少有人知道,智云集团旗下的机器人业务团队,在全国范围里已经和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有十多个数据工厂,超过五万名数据员工正在持续为智云机器人提供各种各样的训练数据内容,并对训练过程进行纠正。

    光是这一部分的数据采集、纠正成本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但是没办法,人工智能就算再聪明,学习效率再高,它也得有学习的样本才行啊。

    所以,机器人的研发团队,只能搞这么原始的数据工厂。

    这些单纯模仿人们工作的训练数据,其实都还算容易获得,而其他一些特殊领域的数据获得更难,成本更高。

    比如AI战斗机的训练数据!

    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训练数据,X项目团队可是和相关机构合作,给一大堆现飞机安装了数据收集设备,同时又弄了一大堆模拟驾驶飞机,给飞行员用于日常训练的同时,也是用来收集数据。

    整个数据的收集过程非常的复杂,而且成本也非常高。

    很多飞行员,其实都是X项目的飞行人工智能的老师……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这是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学习的特性,不管做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都得有数据用来训练才行。

    没数据就很难搞了。

    机器人团队为了搞机器人,弄了一大堆数据工厂搞数据呢。

    而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后,该如何进行高效学习,这就是智云集团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

    这涉及到最底层的核心算法。

    其他人工智能企业和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技术差距,其实主要也是体现在核心算法领域。

    要说训练数据,他们也能收集啊,智云集团可以做的事情,他们同样也可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但是核心算法这一块上,他们就没办法抄了。

    进而导致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最终又会体现到诸多硬件产品的性能上。

    如海蓝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性能,X14智能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性能,智云机器人的专业工作辅助能力等等。

    这也是诸多机器人研发团队,目前所面临的巨大问题,甚至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他们搞不定,也没有第三方供应商可以提供……只能拿着智云集团开源的那几个AI模型改来改去。

    如此情况下,他们想要做出来堪用的机器人,难度会非常大。

    这机器人都做不出来,自然也就只能看着智云集团在机器人领域里吃独食了。

    所以现在很多机器人行业里的创业公司,或者是大公司里的机器人项目团队,对现在的机器人市场是感觉非常的复杂。

    机器人市场很红火,但是他们却没有相应的产品可卖!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野心大,直接奔着通用机器人去的,有些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公司一开始就搞差异化竞争,弄一些比较冷门,小众领域的机器人,这样就算性能做的差一些,但是也能获得一定的市场。

    机器人可以探索的领域可多了去,智云集团的机器人不可能把每一个领域都渗透进去的,总会给其他的创业公司留下一些生存空间。

    这也是机器人领域里,哪怕智云集团直接垄断市场,技术优势极大,但是依旧有一大堆创业公司冒出来的缘故。

    机器人领域里,依旧有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

    前提是别傻乎乎的尝试去搞什么通用机器人,和智云集团的机器人正面碰撞。

    不管如何,机器人市场目前已经是被智云集团给强行带动起来了,机器人经济已经成为了海外内普遍热论的话题。

    人们非常热衷于讨论未来的机器人市场规模有多大,有的说几千亿美元,有的是万亿美元,甚至有的说更大,可以达到数万亿美元。

    而不管是那一种,都意味着智云集团赚大了……

    尤其是YunRobotC7机器人发布,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销量也非常不错后,也持续推动了智云集团的股价上涨。

    更有意思的是,智云集团在七月份的时候公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里,机器人业务依旧持续亏损当中……

    机器人业务一边亏损,一边却持续推动智云集团的股价上涨,这在很多外行人看来也许会觉得非常魔幻,但是在投资领域里却是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

    现在的智云集团的股价,并不代表目前智云集团的赚钱能力,而是投资者们认为未来智云集团的赚钱能力。

    投资者们认为,未来智云集团的机器人业务能持续高速增长,并带来丰厚的营收以及利润,甚至有很多乐观的投资者认为,智云集团目前的机器人业务,未来能够成长为比目前智能终端业务更强悍的业务。

    而智云集团的智能终端业务,年营收超过三千亿美元,毛利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智云集团就是靠着智能终端业务的强悍赚钱能力,维持着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领域的业务,同时展开一大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研发项目。

    而现在,很多乐观投资者认为,智云集团的机器人业务,未来也能成长为类似智能终端业务这样的强悍业务。

    一年营收几千亿美元,毛利润过千亿!再加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初步爆发,进而带来的AI芯片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智云集团里的服务器GPU营收在未来几年里,有望达到五百亿美元以上,而这一块的毛利润更高。

    机器人业务以及服务器GPU业务,这两块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及未来的良好前景,让广大的投资者们对智云集团的股票非常的热衷,各国资本疯狂涌入抢购智云集团的股票。

    自从年初开始,智云集团的股价就持续上涨,而且上涨速度相当快,从发布机器人之初的一万亿美元,然后到一万三千亿美元。

    再到七月份的一万五千亿美元,智云集团只用了半年时间……别看涨幅只有百分之五十,然而对于智云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而言,这种幅度的涨幅依旧是非常夸张的。

    一万六千多亿美元,大概相当于三个水果。

    顺带一提,水果公司在智能终端领域里的竞争,长期落后于智云集团,过去两年销量还逐步下滑,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六千万台手机……按照这么下去,水果手机的销量以及营收,利润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也严重冲击了水果公司的股价……尽管该公司依旧非常赚钱,但是在诸多投资者的眼中,水果公司却已经不怎么值钱啊。

    等到了现在的七月份,该公司的股价已经只剩下五千亿美元多点了,相对比高峰时期的八千多亿美元已经跌了三千多亿美元。

    如今该公司已经无法和智云集团竞争全球第一市值企业的名头了,甚至都无法坐稳全球第二大企业的名头,市值甚至都已经被谷狗、微软这些企业给超过了。

    没办法,这就是市场老二的尴尬之处!更别说这还是一家市场占有率持续下跌的市场老二了。

    对于水果以及智云这两家长期以来被人们进行对比的公司的未来,投资者们直接用钱包投票。

    一个一万六千亿美元市值,一个五千多亿市值。

    这就是投资者们的投票结果!用很多金融领域的投资者们的话来说就是,这年头投资水果,还不如投资谷狗或AMD,然后指望着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领域里崛起,然后和智云集团打擂台。

    虽然都是高风险的赌博,但是显然谷狗和AMD更值得去赌。

    至于水果公司的未来,也就那样了……核心的智能终端业务持续下滑,又没有其他新业务可以顶上来。

    最近几年新风口,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动车等新兴业务,水果是一个都没抓住,甚至连追赶者都算不上。

    这让很多投资者们对水果的未来,表示非常悲观!作为对比,智云集团就不一样了……核心的智能终端业务持续蒸蒸日上,虽然销量受限于市场大环境难以增长了,但是销售价格却是持续提升,进而带来营收以及利润增长。

    同时大量的硬件设备也带动了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以及利润持续增加。

    而以前亏损的非常厉害的半导体业务,半导体设计业务已经开始疯狂捞钱,而半导体制造业务倒是不赚钱。

    这并不是说先进芯片的制造不赚钱,相反,其实很赚的。

    只是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微电子,投资建厂太疯狂。

    仅仅是今年又规划了五座晶圆厂的建造计划,覆盖逻辑芯片领域以及储存芯片领域,仅仅是这五个综合晶圆厂的投资额,都要达到五百亿美元……随着工艺的持续推进,晶圆厂的建造成本也越来越高的。

    同时为了扶持EUV光刻机的研发,智云微电子在还没有看到原型机的情况下,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向海湾科技注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EUV光刻机的研发。

    巨额投资,对半导体产业链的扶持,这都大量挤占了智云微电子的营收利润,最终导致智云集团的半导体制造业务上就变成了每年小幅度盈利或干脆是亏损。

    但是这么多年了,人们也习惯了智云集团在半导体制造业务上的巨大投资带来的持续亏损。

    认同了智云集团高层的说法:半导体制造业务的亏损,为其他核心业务,如智能终端业务、半导体设计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机器人业务等领域上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一旦接受了这种说法,现在那些投资者们看智云集团的半导体制造业务,也比较顺眼了……虽然这是个不赚钱,甚至亏钱的业务,但是有了它,其他业务可以大把赚钱啊。

    除了半导体业务外,智云集团又开辟了机器人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智能终端业务、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零配件以及供应链业务、半导体设计业务、半导体制造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机器人业务,这些构成了智云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一起推动着智云集团的市值超过了一万六千亿美元,并且还在持续上涨当中。

    很多投资者都非常乐观的表示,智云集团有可能在一年内,顶多两年内市值就会达到两万亿美元。

    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市值两万亿美元的企业!这也让很多购买了智云股票的人,到处说着冲击两万亿美元这个口号,搞的很多普通人都听闻了这事。

    然后普通人一看,哇靠,智云集团的市值咋又增加了,都一万六千亿了,回头恐怕真的要奔着两万亿去了。

    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两万亿,还需要看后续机器人业务的增速情况,需要看服务器GPU业务的增速情况。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智云集团的核心业务:智能终端业务的发展情况。

    而智能终端业务里,最为核心的产品毫无疑问是S系列手机。

    所以诸多投资者们关注两万亿市值的同时,更关注今年新一代的S17手机的情况。

    他们不关心S17好不好,他们只关心S17手机发布后的销量如何!投资者们要求不高,但凡S17手机,能够维持住S16手机的销量成绩,哪怕是出现小幅度的下滑,那么都算成功……

    毕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到了顶点,现在进入了存量市场状态,智云集团的S系列手机销量又太高,去年疯狂卖了两亿五千万台呢。

    所以今年的S系列手机,只要能保住两亿五千万台的销量,那么就算是巨大的成功,小幅度下滑的话其实也能接受。

    这种情况下,S17手机即将在八月份中旬举办的发布会,也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们的密切关注。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天龙望月开局被分手,觉醒十大凶兽武魂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疯批公主太撩人,众卿都在修罗场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七零:随军辣媳带飞大院暴富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