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 第六十章 规则制定者,窒息的张一谋

第六十章 规则制定者,窒息的张一谋

    明乐渝是80后娱乐记者,直播结束后,立刻去找录播,反复观看,拆解分析。

    每一句都是热点!

    “真敢说!”明乐渝看了好几遍,心里依然震撼。

    沈三通的“敢说”,是真的敢于向利益群体挥刀的那种敢。

    作为娱乐记者,他当然了解这个圈子。

    娱乐圈向来讲究和光同尘,高情商。

    无论什么原因,无论谁对谁错占不占理,把圈子内部的事,捅到公众层面,会遭到所有人的排斥。

    原因无他,大家全都是一屁股屎,谁也不干净。

    沈三通完全是异类,《赤壁》、《叶问》、《色·戒》,从吴语森、陈克辛、李铵,经历大小会战不可计数。

    现在,轮到了《金陵十三钗》和张一谋。

    而且沈三通有个特点,他炮轰谁,从不编故事,也不从私生活角度说别人,不听墙角,也没有闭源情报。

    真·沈开源。

    不只是技术开源,骂人也开源。

    把摆在台面的,想查都能查的信息,进行梳理。

    早年羽翼未丰之时,因为《赤壁》和吴语森争斗,也没有进行人身攻击,只是把对方好莱坞履历数了数。

    沈三通说的话,经得起审视。

    多年后发现,吴语森确实就那样。

    明乐渝不觉得沈三通是好人,私生活不咋地,但是在娱乐圈确实没有乱七八糟的事。

    没听过他利用手头项目和地位潜规则的,反而每年因为潜规则处理很多内部人员。

    三通娱乐规矩最为严格,沈三通的戏尤其如此。

    明乐渝自己也喜欢沈三通的电影,看的舒服。

    对于《金陵十三钗》的评价,他也赞同。

    想着,有同事过来提醒:“主编叫你。”

    进了主编办公室,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招了招手:“小明啊,你负责三通娱乐方面是不是?”

    “是。”明乐渝明白这是来活了。

    “好。”

    “我马上写篇黑稿。”

    “你放心吧,交给我。”

    “从私生活入手。不过不能署我名,我怕被告。”

    原来是黑沈三通,他最擅长了!

    喜欢归喜欢,赞同归赞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再说了,作为工作多年的小白领,明乐渝可不会和沈三通这个大老板共情。

    卫杰是名电影爱好者,义愤填膺在天涯影视板块和豆瓣小组吐槽。

    洞天?

    那是沈三通影迷大本营,不去也罢。

    “沈三通赤裸裸的唯市场论调,眼里没有任何一点电影艺术,看不到《金陵十三钗》人性吗?”

    卫杰绞尽脑汁码了好几百字,发现帖子很快沉了。

    不是没有讨论,而是讨论的人太多。

    看了看,论坛版面基本都是沈三通炮轰《金陵十三钗》和张一谋的讨论。

    屠版!

    最多的一个帖子已经好几千楼。

    沈三通支持者、沈三通反对者以及来历不明的各路水军,打的大道都磨灭了!

    沈三通有几年没有评价圈内的人和事,再加上评价的是张一谋和《金陵十三钗》,还在上映呢,热度爆炸。

    主要是沈三通太狠了。

    直播内容,看着很正常。

    沈三通批评国产文艺片普遍缺乏“爱与温暖”,更多聚焦于解构、撕裂等冰冷情绪。

    而好莱坞文艺片,如《阿甘正传》,则通过积极叙事弥合社会矛盾,兼具票房与社会效益。

    沈三通呼吁中国电影从业者学习好莱坞的创作思路,但反对盲目追逐国际奖项,如奥斯卡欧洲电影节,强调应先建立本土市场标准,避免被西方叙事框架束缚。

    听着,很正常!

    然而温和只是表面。

    看似探讨文艺片困境,实则刀刀见血。

    沈三通没有直接点名批评《金陵十三钗》,但通过分析张一谋的创作路径,指出其作品长期迎合西方对东方的“传统-现代”刻板叙事,通过静止的历史观和符号化表达满足西方的“教师爷心态”。

    将张一谋钉上“文化附庸”的耻辱柱。

    更是尖锐指出,张一谋的“传统-现代”框架本质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变种。

    电影中的东方永远停滞在“高粱地”,而西方则是救赎的“蔚蓝色”。

    这种叙事让西方电影节如获至宝,却让本土文化沦为陪衬。

    这类电影虽在国际获奖,却消解了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导致文艺片内核空洞。

    刀刀见血!

    沈三通对旧秩序的全面宣战。

    通过直播的方式,和观众实现直接沟通,将电影艺术推到了大众层面,掀起对文艺片叙事框架的反思。

    放在二十年,甚至十年前,哪怕有人质疑,也没有渠道。

    报纸对于这种论调根本不报道,放在网上反而会被指责阴谋论。

    沈三通采取的方式,以及他的身份,让这种讨论摆在了台面上。

    因为沈三通足以代表中国电影!

    这不是抽象的形容,而是基于事实的陈述。

    11年,国产片票房,三通娱乐不是半壁江山,犹在半壁之上。

    全年入账87亿,相比于去年增加了38%,占总票房34.5%,国产片的65%。

    剩下的其他国产片才四十多亿,只有三通娱乐的一半。

    好莱坞大踏步进来,说明了两点,一个是国产电影很弱,另一个好莱坞也没有这么强。

    让东大观众欣赏好莱坞大片很简单。

    但是让观众匍匐?

    拜托,这个做不到。

    所以好莱坞电影票房是有天花板的,好莱坞没法激发观众的最大共情。

    只有国产电影能够达到,至少三通娱乐达到了。

    《狼牙》凭借长期放映突破二十亿票房大关,创下惊人纪录,一举打破《阿凡达》的票房神话。

    《阿凡达》的记录是在平均票价90元创下的,bj、上海等大城市的imax票价在150元人民币左右,而普通3d票价也在80-100元之间,普通2d票价则在50-70元之间。

    只论观影人次,《泰囧》《盗梦》都超过了《阿凡达》。

    但是三通娱乐的戏平均票价不到《阿凡达》一半,《阿凡达》可以高价收割,三通娱乐作为本土公司,不可能这样做。

    直到《狼牙》横空出世,《狼牙》以五千万观影人次碾压《阿凡达》,近乎双倍于后者。

    不过,这不能说三通娱乐天下无敌。

    三通娱乐的成绩主要依赖于爆款电影和主场优势。

    《狼牙》《李世民》《囧途3》三部戏加一块45亿,相当于三通娱乐自家总票房的一半多,尽显赢者通吃的本色,票房分布并不均衡。

    当然了,三通娱乐的不足,只有三通娱乐自己能这样说。

    三部戏相当于其他国产片的总和,不客气的说,其他影视公司真是臭鱼烂虾。

    宛如两个时代!

    三通娱乐占国产片票房六成以上,赋予了沈三通代表了电影行业的成绩,并且成色十足。

    代表影视民营公司,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法性绝对足够。

    如此,也让沈三通批评《金陵十三钗》能批的动。

    毕竟《金陵十三钗》是新画面出品,张一谋导演。

    民营公司领域,华易对于电影的贡献也比不过新画面。

    张一谋更是文艺时代和商业时代两开花的导演。

    地位决定了,批评声音,除非能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否则都不看一眼。

    显然,沈三通咖位足够。

    所以不只是公众层面,业内也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搅动整个影视圈。

    各方势力震动!

    也只是震动,达不到震荡的层次。

    原因无法,三通娱乐才是电影市场的最大体量,定海神针,从制片人,到导演、到演员明星,三通娱乐捧出了太多人。

    只说聚光灯下的,导演方面,科班的、非科班的、半路科班的,跨界的、演员跨界的、电视导演转电影的.多方面开花。

    明星方面,中生代、新生代演员,偶像小花、小生,也是全面发展。

    助推陈导名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已经超过团长李幼斌,隐隐超过陈宝国,要比肩上下五千年唐国强老师了。

    实在是这些老一辈演员,电影资源一般,陈导名有电影代表作,《曹操》作为历史传记开篇之作,绝对能留存影史。

    范兵兵、黄小明等人成为超一线。

    所谓的超一线,也就是不只是国内火,在亚洲也有一定影响力。

    三通娱乐硬生生把演员咖位往上提了一个天花板。

    沈三通炮轰《金陵十三钗》的余波令业内人士心惊。

    不仅是大众舆论的批判,或者影片票房的受挫,更在于田壮壮、张伟平在业内激烈反对却激不起半点浪花。

    晓得其中厉害,知晓轻重的人,无不脸色巨变!

    何等的影响力!

    三通娱乐按兵不动,行业便只能泛起微澜,掀不起惊涛骇浪。

    成为了振动玩具一般。

    通过这件事,很多人意识到风气变了。

    无论是商业公司,还是文艺逼学院派,没法轻易搅动风雨。

    1月5日。

    华易。

    进入大哥办公室,王忠磊阴阳怪气开口:“这位现在是一手遮天了,业内连个声音都传不出去。”

    语气之中夹杂着难以启齿的羡慕、嫉妒,以及隐隐的仇恨。

    沈三通茶话会半公开批评,他就让人准备了黑稿,很有先见之明,果然有公开批评,直播之后就撒出去了。

    结果没起太多风浪,如同石沉大海。

    王忠军把弄着玉雕手把件,并不意外:“大势在他手里。”

    那场直播他看了手下整理的文稿,大致就是,中国电影应摆脱对西方奖项的依附,立足本土市场,构建自己的文化叙事体系,同时警惕国际资本的文化殖民,以内容创新捍卫行业自主权。

    大方向一点问题都没有。

    台面下无论什么态度,台面上谁也没话说。

    王忠军不得不承认,对沈三通有点走眼,这个年轻人来真的,意志坚定。

    好在华易上市了,不影响他赚钱。

    “难道看着他呼风唤雨?”王忠磊不甘心,也有点担忧:“哥,我听到了一些不好传言。”

    华易很多事不上称,是因为华易是龙头。

    如今三通娱乐一家堪比其他所有影视公司总和,而且电影、电视剧内容干干净净,不掺杂私货,也不当个人的传声筒。

    随着重要性不断降低,以前肆无忌惮的事,现在开始有隐患。

    王忠军摩挲玉雕的手骤然停下:“放心,天塌不了,咱们手里还攥着香火情呢。”

    王忠磊松了口气,说起了工作。

    华易上市后自己哥哥很少来公司,这次来也是有工作。

    王忠磊汇报道:“《逆战》谈下来了接近20个点排片。”

    “嗯,到时候好好宣发。”王忠军只是关注了一下。

    王忠磊欲言又止。

    见此,王忠军没好气:“有什么就说。”

    “哥,我们是不是重心回到电影。”王忠磊试探劝道。

    现如今拿三通娱乐和华易比都是抬举。

    华易已经做小孩那一桌。

    电影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华谊11年不到十亿票房,面临光鲜传媒和伯纳影业的激烈竞争。

    王忠军摆了摆手,不是很在意:“娱乐方面你来决定,你也喜欢不是吗?”

    “是,是。”王忠磊无奈:“我觉得三通娱乐也是探出来了路,市值都破千亿了。沈三通说的电影行业有万亿的可能,也许是真的。”

    王忠军摇头。

    他都懂。

    看似不来公司,但是报表什么的没拉下。

    11年份额下降主要是没有冯晓刚的戏,小钢炮鼓捣艺术大片去了。

    王忠军说起自己好友的建议:“电影风险太大了,我们没有冯晓刚,成绩就下降。你看三通娱乐也是靠的人,而不是制度和模式。”

    “我们要找到一个模式,一套制度,这方面还是要看互联网。”

    说着,看了看时间,到了养马的时候,王忠军就离开了。

    王忠磊不由叹了一口气。

    华易上市以后,他明显感觉到当年那个奋发向前的大哥消失了。

    那个王晶花出走,沈三通崛起,依然能稳扎稳打找到路径的大哥不见了。

    那个一手小钢炮、一手陈果富、一手港圈英煌,两岸三地一体架构,商业、艺术全面布局的大哥不见了。

    王忠磊各种玩不假,内心隐隐有不安。

    华易跟在三通娱乐后面也有三百多亿市值,套了股民不少钱。

    可市盈率大几十,这玩意能持续吗?

    光鲜传媒。

    王常田没有太多关注沈三通和谁撕逼,眼里全是事业。

    现在的情况是,业内不赚钱,却不缺钱。

    不赚钱是因为好莱坞和三通娱乐挤压,观众审美提升,赚不到票房。

    不缺钱指的是三通娱乐吊着,电影行业预期拉满,各种热钱涌入。

    王常田正在干事业的时候,相比于随时能套现的华易,光鲜还在吃劲、爬坡阶段。

    分析光鲜的年报,又盯着三通娱乐的闪瞎眼的票房报表。

    怎么看自己的怎么寒酸。

    纵使早已想着要捧大陆新导演,用大陆班底,但执行一直不是很顺利。

    现在到了必须决断之时。

    要不然光鲜以后只能搞发行,没法去触碰风险最大,同时利润也是最大的制作领域。

    王常田定下决心:“沈三通一部《狼牙》的利润,抵我们全年所有戏票房总和,还要多!告诉下面的人,别再拍那些‘伪文艺片’了!学学三通娱乐,大片做不了,但可以做《囧途》这样的喜剧,《李世民》这种民族大片。”

    “谁反对,谁滚蛋!”

    1月6日。

    微博一个认证是北电教授的博主,痛心疾首:“沈三通这是否定第五代导演的历史贡献!《红高粱》再有问题,也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里程碑!”

    三通系微博平台氛围比较正常,立刻引来围观。

    “这话不错,当年确实如此,但是现在呢?我们电影市场仅此于北美,全球第二,养不了老谋子吗,非要跪着拿奖。”

    很多事拿在台面上讨论,糊弄不了人。

    东大氛围是很宽松的,也没谁苛责张一谋。

    相比于同生代那些导演,张一谋条件真的很一般。

    父母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

    国内拿不到资源,走国际路线,再加上也保留了一层模糊,不是啪叽跪在地上。

    哪怕明眼人,也理解,不过是求活是生活。

    可现在,电影市场两百多亿了,名誉在身,资源不缺,还是捧臭脚,这就说不过去了。

    北电教授也没法垄断电影和艺术的权威!

    青年导演论坛。

    类似的论坛很多,每个月都有很多,有事没事就组织开一个。

    一群失意或者得意的导演聚在一块,一般来说得意的导演特别喜欢参加。

    青年导演,再加上电影专家,讨论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如何发展,给中国电影把脉。

    所谓青年,基本30往上,40岁50岁的也有,毕竟拍电影是大后期工作。

    最近两三年,出现了不少30岁以下的电影导演。

    往往成绩不错,特别爱装逼,每次都能和文艺学院派吵起来。

    青年导演交流的会场,很容易成为了三通娱乐系,和文艺逼学院派的战场。

    一般来说,文艺逼不堪一击。

    因为他们主要诉求是要求国家强制“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文艺片院线”,要求直接拨款给“优秀电影人”。

    然后不许过问题材、内容,给出的理由都是“不能让中国好电影死绝了”。

    每次都能被三通娱乐系的导演喷死,一句话杀死比赛,用的是沈三通在《超市》首映礼的那句话“被包养谈什么独立人格”。

    这一次,又吵了起来。

    娄叶愤然拍桌:“岂有此理!沈三通眼里只有铜臭味,丝毫见不到人性和艺术。”

    王然也拍了桌子:“你个被髪国电影商包养的蠢货,也配评价沈导!”

    圈外人不懂,圈内人谁不知道娄叶的情况。

    这个事娄叶自己觉得很光荣,也没想着隐瞒。

    标榜为自己拍电影不在乎市场,有人付钱,自己搞的才是艺术。

    要是有几个媒体复读,还真能迷惑人。

    特别电影圈,别看一个个满嘴艺术,其实利益看的特别重。

    笑贫不笑娼。

    娄叶这种找到髪国电影商包养的,至少有人包养。

    和贾章科一样,能通过艺术电影大赚特赚。

    一些贾章科支持者甚至与有荣焉,对此津津乐道。

    全然不见鄙视商业电影过于重视市场的样子。

    就是这副嘴脸。

    很矛盾,但是莫名的自洽。

    给观众提供快乐和消遣赚钱,不行。

    通过刻板印象,跪下来,给欧美观众消遣,很行!

    很丑陋。

    只是这几年圈内风气变了,

    王然属于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一部《失恋33天》进阶亿元大导演行列,加上续集已是十亿大导了。

    固然是烂俗喜剧,王然也被视为冯裤子第二,冯氏小品喜剧接班人。

    但有了成绩自然会要求各种地位。

    沈三通就是所有三通娱乐系的头子,名誉不只是自己的,也是跟随者的。

    岂能容娄叶在此放肆!

    沈三通对《金陵十三钗》的炮轰引发多方窥伺。

    不少势力都在观察。

    史密斯专员亦在观察,他敏锐嗅到危险:“不好啊,沈三通影响力这么强了吗?”

    感觉很不对劲。

    权势需以铁腕彰显,史密斯专员此前没有个比对概念。

    这些年沈三通很少针对业内人,都是和某个概念对决。

    这一次,炮轰了《金陵十三钗》,威能尽显。

    水温不对。

    主要是整体平静,这就不好,掀不起风浪。

    “《金陵十三钗》应该给个奖。”

    史密斯专员想着,大概率觉得不可能。

    帝国内部的事他没法决定,奥斯卡评委选票也寄出了。

    而且今年韦恩斯坦推了一部《艺术家》,黑白电影,题材也好,哈维在好莱坞艺术片的地位毋庸置疑,统治级。

    不过史密斯专员认为应该会给提名,他叫来助手:“集中攻击张一谋。”

    是的,他不仅不为张一谋说话,还要反过来进一步批评。

    制造一种窒息感,内部没有生存空间,然后他再想办法从外部给出空气。

    有可能将之笼络下来。

    之前没有机会,哪怕很多人批判张一谋农民,但没有实际压力。

    这一次不同,沈三通真正挤压了张一谋。

    1月9日。

    张一谋观察了快一周的风向,问付露露:“我记得明天有中影举办的导演座谈会?”

    一月初这个时间点,座谈会是真不少。

    只是以往张一谋一般不参加,何况现在出了这档子事。

    付露露很意外,这些天一直陪在张一谋身边,翻了翻日程表:“是。”

    张一谋说:“我明天也会到。”

    张末得知老爹要去座谈会,过来劝:“爸,你现在最好不要露面,万一遇到愣头青呢?”

    不知轻重的年轻导演,真有可能让张一谋下不来台。

    张一谋摇头:“该做个回应,不能拖。”

    《金陵十三钗》有硬伤。

    一个是不该拍床戏,也不该营销床戏。

    停留在艺术表达,哪怕叙事有问题,也不到那个程度。

    另一个是作为商业片,消解严肃题材,号称六亿投资的噱头,实际上战争场面只有敷衍的几分钟的敷衍,完全沦为了消费民族苦难的商业作秀。

    沈三通炮轰后,立刻让这两个缺点无法掩盖,暴露无疑。

    快一周过去,不断发酵,张一谋也在观望,却发现对他很不利。

    公众层面有大量的争吵,但都是浮于表面,撼动不了这两个点。

    再不回应,奥运会的口碑都要败掉了。

    “都怪张伟评,连这个事都处理不好,没有他要炒作床戏,各种炒作也不会这样。”张末愤愤不平:“爸,你就别和他合作了!”

    张一谋神色一动,却说:“这事你别管。”

    晚上。

    张一谋接到一通电话。

    看了看是跨洋的,聊了聊对方的戏,pai的人生。

    又聊起了近况,李铵苦笑关心道:“要不要我出来帮你说话,你定要小心,沈三通不好对付。”

    “谈不上对付二字。”

    张一谋皱了皱眉:“我和他没有仇,终归是电影理念的一些分歧。”

    李铵说:“是啊,可是他总是会给人扣上重重的帽子。”

    张一谋结束了通话,婉拒道:“多谢了,我自己会处理的。”

    想起沈三通提到过的《卧虎藏龙》和《英雄》,《色·戒》和《金陵十三钗》的关系,再结合李铵恰到好处的电话,有些沉默。

    看了看夜色,这边已经天黑,张一谋感觉到了冷意。

    洛杉矶冬令时晚16小时,那边凌晨两点多。

    这个时候打电话,能看出来李铵确实恨上了沈三通。

    张一谋经过太多风浪,越是不好做决定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做决定。

    早已过了被情绪支配的年纪,也不是对抗性格,人心隔肚皮,难说后面藏着什么。

    思绪飞转,张一谋飘回了自己身上。

    他确实有问题。

    商业运作是张伟评的错,艺术这方面就是他的错了,不该踏过那条线。

    “之前从未踏过去。”

    沈三通的三通娱乐占国产片65%票房,《狼牙》力压好莱坞大片,以数据为刃、以内容为盾,将他的“艺术”和张伟评的“商业”同时拉到了泥地。

    想到这,张一谋再次苦笑。

    沈三通这样的人,是没法对抗的,因为这死孩子,真不怕沾一身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被亲生父母谋害,我化作阎王归来规则怪谈:我欺诈了整个失落之地天歌行战神归来,百万将士跪迎天渊王我想要长生你们给我到处搞事?最强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