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一般不会采用。
不是仁慈,而是慢慢耕种是最优解,成本最低。
只是人类在近代史这一次的“最优解”,是一群历史暴发户主导的,手段酷烈、残忍。
但无论如何,也不意味着,这能上升到“历史最优解”的地步。
始皇帝开创了大一统,拿到了当时的最优解,也认为历史终结了,一世二世直到万世,事实上并没有。
要把这个说清楚,戳破这重迷思,需要很多年。
历史题材,或者说历史电影宇宙,仍然处在搭架子阶段,涉及农业时代科技的,停留在皮毛。
要等到这个题材深入,展现更多古代的普通人,或者借助穿越者视角,才能生动展示,主要把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展现出来。
《李世民》第二部贞观之治,也会聚焦于这个方面,当巍巍盛唐出现之后,进入这个体系中的部落、族群,是受益的。
战争只是一个手段,使得天下安宁,到了治理阶段才更能体现华夏智慧,有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王朝管理,对于大部分异族也是有好处的,他们成为拆迁户。
所以第二部,沈三通觉得能拍出来,因为他要拍的不是耀武扬威,那也不是李世民,而是真正的团结。
不是说没有残酷的一面,战争的一面,但是历史,就应该突出重点。
重点是唐朝来管,就是管的好,大家生活总体在变好了,中原出现强盛的王朝,天下,包括草原都是好事。
沈三通有很多想法,行动上却不急,他做这些不是和谁对抗,也不会为了对抗外部叙事专门做什么,而是一步步做好自己的事。
只要把历史题材做深做实,很多迷思就会如同泡沫中破碎,无需刻意针对。
当然了,成功模式也不能丢,要全部吃下去:“《李世民》这部戏,我们探索了功夫片新的形态,我称之为历史动作类型,选取历史中的武力高强的豪杰英雄人物,后续也会把这个做起来。”
历史真的是一座宝藏。
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过于丰厚,这个是个人甚至国家都做不到的,共同历史认知是百年、千年,多少个朝代,无数人一点点搭建起来的。
沈三通不过挖了一点点。
首映礼大获成功,几家欢喜几家愁,散场后不少人苦着张脸。
上了车,王忠磊问:“哥你怎么一直不说话?”
王忠军心情复杂:“沈三通这是打造历史电影宇宙,类似于大洋彼岸的好莱坞的漫威宇宙,还一步步做成了,并且从大类中根据朝代和类型又分出诸多子类。”
他看出来了,这个题材,道具、布景可以重复使用,连特效也可以,编剧其他方面人员,越做也会越得心应手,制片成本会越来越低。
导致的超支的也就是演员片酬,但历史史诗大戏,演员服务于历史任务。
卖点上,题材号召力超过演员,也就是戏保人,热度最大的帝王将相系列尤其如此,影片成功后,演员狮子大开口大不了换掉。
再加上三通娱乐的地位,沈三通一路走来提携的导演、演员、台前幕后,很难有人如此不识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