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日知录·卷十三》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中的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沉沉地敲响在我们的心间,其声雄浑而悠远,不断引发我们对廉耻这一古老却又至关重要的价值观进行深刻思考。廉耻,看似是源自遥远历史长河中的道德准则,然而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它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和坚守的品质,犹如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廉,乃廉洁自律,这是一种对欲望的克制,更是对道德底线的顽强坚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繁华喧嚣的世界里,廉洁如同清澈纯净、汩汩流淌的泉水,能够轻柔地洗涤心灵深处的尘埃,让我们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纯净与安宁。一个不知道廉洁为何物的人,会被那无尽的欲望如同汹涌的潮水般肆意驱使,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那闪闪发光的诱惑,心中只有贪婪那如影随形的恶魔。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那永无止境的私欲,不择手段地去获取财富、权力和地位,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他们占为己有的目标。他们或许会利用职权之便,如同贪婪的蛀虫,在权力的大树上肆意侵蚀,贪污受贿,将公共资源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或许会在商业交易中弄虚作假,以欺骗和隐瞒的手段坑蒙拐骗,只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或许会在生活中贪图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便宜,损人利己,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这样的人,不仅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如同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孤独行者,被众人所唾弃和远离,也最终会陷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如同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沼泽,越挣扎却陷得越深。
廉洁,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约束,更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当一个人拥有廉洁之心时,他会对自己的欲望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掌控。他明白,财富的积累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权力的运用应该为了公众的利益。廉洁的人,不会被物质的诱惑所迷惑,不会为了一时的享乐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他们能够在繁华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淡泊,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他们的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这种信念如同灯塔,在人生的海洋中为他们指引方向,让他们不会迷失在欲望的漩涡中。
廉洁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廉洁原则,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他们敢于直面腐败和不公正,敢于为了正义而挺身而出。他们的勇气来自于内心的坚定和对廉洁的执着追求。这种勇气不仅能够激励自己,也能够感染他人,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廉洁自律着称,他们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包拯,那位铁面无私、为官清廉的传奇人物,公正无私地行走在官场之上,被誉为“包青天”。他不畏权贵那强大的压力,敢于弹劾贪官污吏,为百姓伸张正义,他的身影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