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34章 绝代女帝:武则天的治国智慧与人生哲学(2)

第34章 绝代女帝:武则天的治国智慧与人生哲学(2)

    《奉法利人,正心守道——论官员的职责与道德》

    “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武则天的这句名言,犹如黄钟大吕,余音袅袅,振聋发聩,深刻地阐明了官员的职责和道德标准。它好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熠熠生辉,照亮了为官者应遵循的正道,也时刻警醒着后世之人,成为了为官之道的至理箴言。

    武则天,这位在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的女性,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转折。她出生于武德七年(公元 624 年),自名武曌。十四岁时,她怀着懵懂与憧憬步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然而,太宗驾崩后,她的命运一度陷入低谷,曾入感业寺为尼,尝尽了世间的冷暖与无常。但命运的车轮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她最终得以再次入宫,并凭借着自身的智慧、谋略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高峰,最终被封为皇后。高宗离世后,她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统治手腕。之后更是毅然决然地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了武周王朝,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篇章。

    在她漫长而充满波折的统治时期,发生了众多影响深远且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反复玩味的事例。就经济层面而言,武则天深知农业乃国家发展之基石,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她曾多次掷地有声地强调:“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为了推动农业的蓬勃发展,她精心制定了明确且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能够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使得“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员,她毫不吝啬地予以升职嘉奖,以激励更多的官员投身于农业建设;而对于那些“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对农业发展漠不关心甚至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官员,她则绝不手软,轻则贬谪降职,重则随时解除职务进行替换,以正风气。在她的精心治理和有力鞭策下,农业生产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们辛勤耕耘,不辞辛劳,田地得以大规模开垦,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人口数量也呈现出显着的增长态势。据详实的历史记载,永徽年间全国户数约为 380 万户,而到了她临终的神龙元年,户数已逐渐增加至 615 万户,几乎增长了一倍之多。这一显着的变化,无疑是当时农业经济繁荣昌盛的有力见证,也是武则天重视农业、治理有方的辉煌成果。

    在军事领域,武则天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果敢的决策力和坚定的决心。面对吐蕃贵族的频繁入侵和肆意骚扰,她毫不犹豫地坚决予以抵御和反击,展现出了守护国家领土和人民安全的坚定意志。长寿二年(692 年),她高瞻远瞩,果断派遣大将王孝杰出征,这位英勇的将领不负众望,成功击败吐蕃,收复了安西四镇,让大唐的军旗再次在这片土地上飘扬。武则天随后乘胜追击,重新设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此后,她又目光长远地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为西北边防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只想当咸鱼县令,怎么转眼成帝师了?万古第一婿修仙:从猎杀大帝开始万古长存之道,苟着应有尽有春夜娇杀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