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39章 诸君入我怀

第239章 诸君入我怀

  在80年代初,冲破既有的意识形态框架、寻求非主流的声音,展现个性、标新立异,是这时期年轻人的共同愿景。

    无论是“星星画展”还是芒克和北岛创办的《今天》杂志,这种愿景在一个不小的圈子内已经蔚然成风。

    处于同一个环境的大风气影响之下,影像方面自然也是蠢蠢欲动。

    这种先锋拍摄艺术活动,正是他们心中的向往!

    “头儿,我这些天查了查资料.”

    张建亚给大家分享,纪录片这个概念在国外诞生都很晚,这个词是一个英国人格里尔逊提出来的,不过他没给确切的概念,所以真正的纪录片是什么,众说纷纭。

    江弦直接给他明确了拍摄内容,“一集拍一个作家,这一集就来介绍这个人物。”

    一伙人探讨起具体的拍摄,都是年轻人,想法那叫个天马行空。

    “直接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跟踪拍摄。”

    “不行、不行,光这么拍,没有故事,观众们看完脑袋都是糊的,讲一个人物,怎么能少掉他的过往?”

    张艺谋提出他的主意,他觉得不应该只记录生活,还应该去他们曾经居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拍摄,从旁人的口中再去记录下更多的痕迹。

    “这倒是个很大胆的想法。”

    他这话启发到了江弦,他原本的主意就只是跟拍生活夹杂些采访,给王扶林说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他和王扶林几乎把所有的预算都算在了胶卷上,因为第一部纪录片《流浪京城》就是这么拍的。

    如今想来,这计划确实有点儿单纯,这么拍出来,那只叫个录像,没太大的拍摄价值。

    一帮人七嘴八舌的,大概讨论出个拍摄的雏形。

    张建亚这时候才想到,“头儿,咱们第一集拍哪个作家?”

    “是啊,还是应该针对拍摄对象设计方案。”

    江弦沉吟片刻,缓缓说出一个名字。

    “茅盾。”

    作为“中国文学”纪录片的第一集,不拍茅盾老爷子,那真是说不过去。

    一桌人同时吓了一跳。

    “他老人家.能给咱拍么?”

    “那是我负责的事儿,你们去想怎么拍就行了。”江弦拍了拍张建亚的肩膀。

    他对他寄予厚望。

    找这小子,就是因为他先锋,80年代末就玩起后现代主义拍摄、超现实主义电影了。

    他拍的《三毛从军记》也是把真纪录片与卡通段落拼接,玩真假于股掌之间。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美食:特级厨娘只想悠闲摆摊你逼我离婚,我走你哭啥绝地求生之电竞大时代被亲生父母谋害,我化作阎王归来大荒镇魔使假千金誓不为奴,重生掀翻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