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日本的。”
“行,那我们先小试一笔,如何?”杨文东建议说道:“如果合作模式成功、那我们再投入大一点的规模。”
这也是他的一次尝试,核心不在于不相信巴菲特的能力、或者自己在香港投资能力,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任何名人在前世的名气,只是他的能力,不代表素质与职业道德,该提防还是要提防的。
“没问题,那就先各500万美元,如何?”巴菲特报了一个数字。
杨文东点点头道:“好,我会让美国那边给你500万美元,在香港这边我也会成立投资公司,接收你的资金,等一年后,我们看回报率再决定下一步合作。”
其实即使在香港,对于他来说,也有很多比较尴尬的项目,回报不是非常高,或者规模不是很大,自己参与进去,钱也能赚到,但比不上那些核心业务;因此这些项目,想到的时候就投资,不想到就放弃了;
不过如果成立了这样的投资公司,用别人的钱去投资,然后有回报,自己再抽成;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随着自己产业越来越多,自己需要投资很多产业链企业,这些工厂是产业链一环,但利润不算很高,但不投资又不行;这个时候有基金参与就方便多了,自己看不上的回报率,对于正常基金来说,算是很高了。
而且还能让自己在美国的资金,借助巴菲特的眼力与能力,投资美国的金融市场,这样一来,双方也都有高回报了。
巴菲特笑道:“好,我会说服一些投资人将资金投资部分到香港的,希望我们第一年合作成功,那未来,我们的合作必然更长久、规模更大。”
“我也希望如此。”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随着内地开始与西方国家交好,香港未来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欧美资本也会逐步的来香港投资;
这其实也是七八十年代香港地产起飞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身为未来股神,眼光敏锐,第一个发现这个机遇,倒也不是很意外,且他的资金不是自己的,而是投资者的,对他来说,风险也会低很多。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自己了,这十几年来自己的投资几乎没有失败,巴菲特看在眼里,自然明白跟自己合作,让自己在香港代为投资,也是充分利用别人的能力了。
不过自己也是一样,利用他在美国的投资能力,彼此彼此了。
巴菲特又说道:“那,敬一杯,希望大家都能够各取所需。”
“OK。”杨文东也举杯说道。
PS:求月票(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