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笑说道:“论规模你们的确不算大,但我更看好的是你们的能力,半年前一段时间,我调查了很多华人地产公司的资料,就属你们的成绩最耀眼了,
从1958年创业,连续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今天你们能成立新鸿基,也是因为这五年的努力,我也是看好你们几个人,所以才投资的。”
这倒也是真的,大概在年初的时候,杨文东便安排人将香港知名的华人地产公司资料,全部认真调查过后,再整理好交给他。
这第一,他也是想从中找到一些未来的潜力公司,第二就是为投资多家地产公司做前期调查。
不然什么资料都没准备,就直接投资几家公司,就有点太突兀不合理了。
“多谢杨生夸奖。”李兆基笑说道:“比起杨生,我们差远了。”
杨文东淡笑说道:“各有所长,其实单说在地产运营这一块,我可能是比不上你们的,所以这也是我希望投资你们的原因,以后,除了单纯投资,或许在经营方面我们也能有所交流。”
作为穿越者,杨文东的确知晓未来的地产市场牛市与熊市的情况,这就给了他无限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利益最大化了,哪怕明知道未来的什么情况,可如果不是很懂地产运营,那就发挥不了足够的信息先知优势。
比如说,从21世纪初到后续的20年时间,基本上做房地产的,都很有信心房价会一直涨,可能够做成全国级别的地产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这就是能力的差距。
放在今天的香港也是,英资公司之中也有不少人相信香港地产,但就是不会运营,最终也只能找华资公司合作,比如会德丰、太古地产、港灯集团等等。
“我们也很乐意与杨生合作。”李兆基顿了顿,问道:“杨生,我观察到,长兴地产在最近半年,对于拿地已经不是很热情了,可否告知,是不是因为您与郑生,也不太看好未来的地产市场了?”
“你们也不太看好?”杨文东反问道。
郭德胜点点头说道:“是的,我们算过从58年开始到现在,房价涨了差不多3倍,有些地方5倍都不止,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人的实际消费水平;只是,不确定的是,又有大量海外资金以及香港本土资金,在持续加入投资,所以我们也拿不准,什么时候地产市场可能会出现问题。”
杨文东听完后,问道:“所以你们觉得地产市场会要出问题,但最近不会?”
“对,差不多这个意思。”李兆基确认道。
杨文东笑了笑,问:“那你们最近一段时间,投资工业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