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在香港的善名,可不是光靠着媒体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带动就业的同时还对员工非常好,去年给水梧桐山难民提供过大量的药物、食物资助,去年及今年在运水方面的投入等等。
杨文东则说道:“那也是因为有了足够资本,才能做到这一点,要不然,一个普通人,心再善,可自己都养不活,又能做什么呢?”
白玉洁道:“但心善也是好的吧?哪怕扶老人也好啊。”
“扶老人?.”杨文东很想说再过几十年你去内地试试?,不过还是说道:“也可以,但想做的更大,帮助更多人,还是得有资本才行。”
“那肯定啊。”苏依依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看向白玉洁,说道:“玉洁,记不记得我之前跟你说的事,让你替我在学校内做好监督?”
“当然记得,我已经在做了。”白玉洁说道:“不过学生数量比较多,我得再花一段时间才能查清楚。”
“嗯,行,不急,优先调查理科生就行,文科那边无所谓。”杨文东想了想,又道:“不过医科那边也可以稍微照顾一下,香港也缺医生。”
虽然他的核心产业,不涉及医学,但香港的医学是否发达,也对他及家人有点影响,所以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支持一下。
“好。”白玉洁笑道:“那等我这边整理好了,再给你。”
“嗯”杨文东点点头,道:“吃饭吧,这丝瓜炒蛋不错”
午饭之后,杨文东便来到了学校行政楼。
今天他们一群人还带着孩子能够来这里,自然也是提前告知学校高层并获得同意的。
“杨生你好。”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李卓明笑着握手说道。
“李校长,你好。”杨文东也是礼貌回握。
“请坐。”李卓明客气招呼,随后一名助理也给二人泡了两杯茶。
李卓明问道:“杨生,上午在我校走了一圈,感觉如何,您可以说实话,我也很想听听。”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咱们也从实际出发,在香港建学校,不可能跟欧美国家对比;而比起湾湾、或者一些东南亚,就强多了。
唯一比不上的就是地方小了点,我看了下体育操场也不是很大。”
“哈哈,香港地产寸土寸金,怎么可能建那么大的操场?”李卓明笑说道:“那不知道杨生还有什么建议吗?”
杨文东道:“教育方面的建议,我不懂,也就不说了,不过站在香港工业的角度来看,我还是希望香港的大学要重视理科,只有理科强了,工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利,然后才能反哺整个香港社会,乃至于再反哺教育行业。”
“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只是如今的资源也的确有限。”李卓明点点头说道:“而且我们学校的名字就是中文大学,起家也是几家文学院申请,虽然说不会只搞文学,但这方面,也肯定会需要继续的,未来的核心还是商科。”
“商科的确也很重要,香港也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