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来。
这排队的数量,感觉比去年廖创兴银行挤兑还要多了。”
坤哥淡定说道:“这正常,任何灾难,最倒霉的就是底层,这缺水最严重的就是寮屋里的人、或者居无定所的人;
现在连港岛都经常没水,更别说寮屋了,那里连自来水都没有,纯粹就是靠天喝水的。
杨文东是出身在寮屋的人,他知道这里的情况,所以就早准备了,要不然,这寮屋多少万人,不知道会过的有多惨了。”
“嗯。”年轻男子又道:“听说杨文东还专门为了运水,买了几艘大型旧的油轮,运水效率非常高,可真是大善啊,如果旱灾时间不长,他这个买卖估计都会亏本了。”
坤哥点点头:“对,那油轮也就在附近的船坞里整修了,待会我们这里拍完,再去长兴船坞去看看。”
“好。”年轻男答应道:“那我去采访几个人,难得东方日报把这个机会给我们明报了。”
坤哥笑说道:“哈哈,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宣传的够多的了,要早点其他报社来宣传一下。”
“不管怎么样,这种善事就应该广而告之了。”年轻男也笑说道。
不仅仅是明报,香港的多家报社,都开始了关于长兴储水站点的采访;当然,他们也不仅仅是采访储水站,更重要的还有报导旱灾,如今这件事,已经成为了香港社会上,最严重的事情之一,太多的人,都开始没水用了,包括港岛的人。
而这些人,也最容易被传媒发现,因为传媒人大部分也是住在港岛的.“寮屋那边每天都有供水?”一名中年男子看着报纸,惊讶说道:“我住在北角,那边都经常一天没水。”
“我那边也一样。”旁边人说道:“听说这长兴集团还与自来水公司在香港各个其他地方建了水站,不过除了寮屋附近的,其他地方都是要花钱买水的。”
“花钱买?”中年男子想了想说道:“也好,只要价格不是太贵就行了。”
旁边人又道:“这就不知道了,应该不会很贵,不过听说这件事是自来水公司负责,长兴集团只是负责建了水站。”
“唉,希望这天赶紧下一场大雨吧,没水日子过不下去啊。”中年男叹息说道。
明报、大公报、南华早报等多家中英文报纸,都开始大力报导旱灾的事情。
很多居民,为了能够查到附近哪里有水,也都是买了不少报纸,因为除了长兴集团,港府、自来水公司也在很多地方有采水点,这些位置附近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只是经常性的没水,所以也需要通过报纸来知晓一些事情。
这反而促进了各家报社的销量。
长兴大厦:
秦志业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等杨文东来后,便单独汇报道:“杨生,东方日报这段时间的销量,突破3万了。”
杨文东问:“是因为各地缺水导致的?”
“对,我们报社有着各地详细的储水情况及放水消息,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