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看到了他最后的下场,王世充即便是得到了火药的利用方法,自身也不敢像是窦建德一样那么的“飘”。
就在其余的势力纷纷担心的时候,墨家现任矩子悄无声息的换人了,换成了一位陈氏子弟。
“陈三平”。
陈三平上任墨家矩子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召集了几位最强大的割据势力的领袖“开会”。
如同当年春秋战国时候的“集会”一样。
陈三平召开了名为“官渡会议”的一场会议——是的,这也是为何那些势力的首领都十分放心前来参加的原因。
在陈氏的大本营,谁敢有歪心思?谁能有歪心思?
参与集会的人不少,但也不算多。
北方最大的两个割据势力“李世民”“仲孙谢”,中原最大的三个割据势力“独孤剑”“李渊”“宇文化及”,南方最大的两个割据势力“沈法兴”“王世充”。
历史中,又将这一次“集会”称之为“七王之议”。
没有人知道在官渡的这场集会上,墨家矩子“陈三平”都说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其余的几个割据势力都是什么态度。
更加没有人知道,这场集会陈氏是否有所参与。
这是一场在历史中都没有记载详细内容的集会,没有人知道其具体内容。
但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这一场集会后所有势力的改变。
王世充在日后的战斗中没有使用过“火药”,而其余的势力也都纷纷开始研究“火药”的基本用法,但却都未曾将其使用到战争当中。
这里的“战争”指的仅仅是“对内战争”。
至于对外战争么.
根据史书的记载。
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后来的唐太祖李世民在这个阶段,对草原上新生的民族“鞑靼”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驱逐”。
尚且还是北方割据势力的李世民和鞑靼之间发生了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直接将鞑靼打成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李世民入主中原的时候,鞑靼第一个送上了祝福,在后来持续了八年的南北割裂的时局中,鞑靼面对南方割据势力的“诱惑”,甚至都不敢听,直接将南方割据势力派遣来的使者头颅割下,表示自己与这个势力不同戴天,以此来让李世民放心。
至于在这两场战争中,李世民到底使用了什么样子的“火器”才能够让鞑靼这么害怕,后世的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史书的记载很简单,就只有“某某年,战鞑靼,胜之。”
昌德三年,春。
回到了幽州的李世民决定对辽州的仲孙谢发动最后的进攻,他决心要先将北方统一,然后再去逐鹿中原,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
而在中原的三个势力经过一定程度的“纷争”,最后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势力名为“李渊”,另外一个势力则是名为“宇文化及”。
他们之间即将展开最后的“争夺战”。
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最后到底谁能够入主中原,占据正统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