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了中原腹地,成为了盘亘在齐国、赵国之间的一根刺。
从此,燕国真正的有了“南下吞并群雄”的势。
它的国土呈一个T字型了。
而赵国则是得到了“中山”的三分之一,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地位。
秦国则是得到了晋阳等地.这块土地倒是没有什么,但这土地中有一片为“蔺”,蔺相如的蔺。
在其余两个战场都结束了之后,楚国也终于顶不住了,因为楚王开始害怕了。
他害怕,自己如果再负隅顽抗,秦国会联合魏、赵、燕,四国一起合盟攻打自己!甚至他害怕其余六国联合在一起瓜分了自己!
为什么楚王会这么害怕?因为楚国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其余六国加在一起,都没有楚国的地盘大.楚国啊当真是幅员辽阔。
昭襄王九年,春。
楚王求和。
作为“求和”的代价,秦国获得了“上庸”以及“析”“宛”“邓”等南阳郡的一部分。
而魏国则是得到了“徐州”“彭城”。
这次席卷天下的大战中,受伤的只有韩、齐、楚三国,而剩下的四个国家则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或许这就是“弱者恒弱”“强者恒强”的道理吧。
而在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开始分析这一次战争了之后,众多国君开始审视起来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是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魏、燕、赵三国国君都没有意识到什么。
紧接着,他们抛下了“自身利益”,仅仅是去看秦国得到了什么。
作为这次战争的发起者与最中坚的力量,秦国向西北、向东、向南全部都又扩张了一部分此时的秦国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楚国那么大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就以往秦国的那点地方都能够培养出来那么强大的秦国士卒,如今再次扩张会发生什么呢?
谁都不知道。
三王开始审视这一次的战争,之后,叹气声、以及后悔的声音漂浮在三国国都之上。
他们开始后悔了。
于是,隐隐约约松散的六国,再一次有了“合盟”的迹象。
这一次的合盟不同于之前的合盟,这一次没有“叛徒”,所有的王都迫切的想要阻挡秦国继续发展,都想要限制住这位明显有着“庞大野心”的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