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皇之言,我等自然不敢反对。更换鬼神祭品一事,我们可以接受。但更换列祖列宗祭品一事,却仍需商量。”
“都说视死如生,先人死后,以活人殉之、祭之,是为了维持先人生前的荣光,以免他们在地下没人伺候,过得不习惯。”
“若是更易祭品,使得祖先荣光不再,这让我等后人情何以堪?”
“祖先在地下受苦,我等却在地上享福,此举有失孝道,就算是禹皇,也不能阻止我等行孝。”
敖丙抬出禹皇的大旗后,效果很明显,祭神派当即就退缩了,不敢为鬼神冒犯禹皇。
但也只是祭神派退缩,祭祖派仍不为所动,毕竟他们有孝道大义在。
而且,最关键的是,把自己当成祭品献给祖先,在商人看来是件极为荣耀的事,往往都是自愿的。
没错,其余诸侯国祭祖,祭品都是奴隶,但大商不同,主祭之物乃是贵族。
小祭祭小贵族,大祭祭大贵族。
这别说外人了,就是帝辛看了也直摇头,想要将其废掉。但奈何,祭祖派太过狂热,帝辛的话也不好使。
现在来看,不仅是帝辛的话不好使,禹皇同样不好使。
当然,这主要还是与禹皇已经陨落,以及后代不成器有关。
若是禹皇还活着,禹皇后裔仍旧是霸主,那祭祖派就是再狂热,在禹皇面前也会恢复冷静。
“可以用类似人的陶俑,或者是纸人替代。陶俑与纸人虽然是死物,但若是寄托了活人的思念,在被献祭后,能化为傀儡为人所用。”
“虽然不如活人,但伺候人肯定是足够了。”
敖丙神情不变,帮他们想出了替代之法。只是伺候人的话,傀儡完全可以取代活人。
后世虽有始作俑者,其无后矣这句话,但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因春秋战乱频频,导致人口严重不足,所以人殉制度渐渐被废除。
就是这个时候,有人制造出和人相似的陶俑,代替活人殉葬。
孔夫子听闻此事后,担心以陶俑殉葬,会让逐渐被废除的殉葬制度再次兴起。
毕竟,陶俑哪里比得上活人。所以才会说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
而敖丙现在的情况又不同,正是殉葬活祭之礼最为鼎盛之时。
在春秋时代,用陶俑替代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