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了……
星爷老这样,拍了拍着,就用手指托着下巴,看哪儿都不顺眼,然后就是反复调整。
甭说,今晚又得熬夜了。
他一旦觉得哪里怪怪的,没有个几十遍是不可能收工的。
说不定今天加完班,明天他一拍脑袋,又多出个创意,把辛苦拍了几十遍的镜头全部推翻,又重头再来一遍。
就像作家一样,大抵有两种。
最简单直白的例子,便是金庸和古龙。
金老喜欢规划筹谋,写数前便会列好大纲,仔细推敲一遍。
而古龙呢?
打牌的休息时间写几句,喝醉后写几句,睡醒了写几句,编辑拿着刀上门催稿了,赶紧胡诌一点充数。
所以金老的东西大多大气磅礴,环环相扣。
而古龙的作品则飘逸潇洒,人物性格诡谲。
才刚中年就把自己给喝死了,就说古龙这人多浪吧。
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浪滔天。
不过葬礼上好友齐聚,用48瓶XO陪葬一事,也算的上人间顶浪漫的事了。
星爷这人呢,倒是没有那么浪,但他非常聪明,聪明到都有点自闭倾向了。
典型的一会儿一个想法,他但凡不说话的时候,就都是在想事,你喊他他都未必听得到。
吴孟达就说过,很多人说星仔没礼貌,不理人,其实他是在想事,太专注了。
就说《功夫》的剧本,四个编剧伺候星爷一个人,全凭他口述,就这,还修修改改了一年多。
那四位编剧个个都累的跟孙子似得,差点没死过去。
可还没完呢,四个编剧一同进组跟着,时常还得边拍边改。
要不怎么很多人与星爷合作过一两次后就不再联系了,事多,钱少,脾气大,谁受得了。
元楸和田启文一脸想死的表情,知道今晚肯定好不了。
不光他俩,就连摄像大哥都开始挠头了,个个顶着熊猫眼。
就在这时,同样心累的张远撇了眼田启文,又看了看元楸,随口开口道。
“星爷,我想,我大概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嗯?”星爷正在默默思考,听他这么说,便转过头来。
“问题应该出在反应。”他跨过元楸,指了指田鸡:“是田老师的反应。”
“他扮演的师爷,是一个标准的小人,墙头草,谁赢帮谁。”
“尤其结合刚才的台词,他为了保命,都能骂自己兄弟是败类,可见其性格。”
“但在刚才的镜头时,元楸姐一动身,我俩给出的反应都是身体向后靠,躲在一旁。”
“两个性格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