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学习佛经。智积喜爱喝茶,每次念完佛经后便会教小和尚们泡茶。陆羽虽然对佛经完全没有兴趣,但对茶却十分痴迷,一招一式都学得很快。
自此,陆羽便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门心思研究煮茶之道,甚至将念经打坐之事抛诸脑后。12岁那年,他更是毅然拒绝了师父让他削发为僧的要求,逃离了龙盖寺。
流落民间的陆羽身无长技,只得进入静陵城的一个戏班子打工,扮演丑角。他不大出众的颜值和有些口吃的毛病,反而成了加分项。
再加上他聪明好学,不仅能将丑角演得惟妙惟肖,还能自己编写戏本。后来,他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名叫《谑浪》。
晋陵太守李季卿在一次聚会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写推荐信,让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5年后,陆羽毕业下山,结识了被贬为晋陵司马的崔国辅。64岁的崔国辅和陆羽成了忘年交,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崔国辅对茶颇有见地,见陆羽对茶如此痴迷,建议他撰写一部关于茶的着作。
于是,听从劝告的陆羽在公元756年踏上了寻山问水、穷究茶理的征程。临行前,好友崔国辅还送给他白驴、乌牛和文槐书匣。
不巧赶上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烽火四起。战乱延续8年期间,陆羽跟随逃避战乱的流民一路往南方迁徙,到过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各地以及川四巫山等地。
陆羽的足迹遍布大唐32州。他访问茶农,讨论茶事,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并记录了大量关于茶的见闻轶事。
后来,陆羽又闭关数年,终于写成了有“茶叶百科全书”之称的《茶经》。《茶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学术着作。
全文7000字,写出了采茶、制茶、茶具与烹煮、饮用的方法,以及与历史风俗的全指南。不仅如此,陆羽还深入发掘饮茶的文化内涵,将饮茶从日常生活习惯提升到了艺术和审美的层次。
因此,《茶经》也与日本的《吃茶养生记》、美国的《茶叶全书》并称为世界三大茶书。
公元772年,陆羽的朋友圈又扩容了。他认识了生命中的又一位重量级贵人,那就是唐朝着名书法大家颜真卿。
这一年,63岁的颜真卿被调任湖州刺史,与40岁的陆羽相遇。颜真卿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书艺文章皆为陆羽仰慕;陆羽治学严谨,精通茶艺,深得颜真卿的钦佩。
二人相互欣赏,一官一民,成就了又一段忘年之交。
颜真卿到湖州上任第二年,组织了《韵海镜源》的编写。这是一部集文字与音韵大成的巨着,相当于现在的大字典。
全书360卷,50多位名士受邀参与编写,陆羽也在编委之列,而且贡献值能排在榜单前三。
参与《韵海镜源》的编写让陆羽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官方的文献档案和资料,为补充完善《茶经》提供了天赐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