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失望倒也谈不上,人在年轻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思想境界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或许会有生而知之的至人,如老子、孔子那般,但大部分人都是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游历,一点点的增加自己的见闻和学识,才能够成长为令人尊敬的学者。
孟轲本身的经历就足够特殊的了,鲁国三桓之一,孟孙氏的后人,但却是与鲁国有世仇的邹国出生,邹国被鲁国灭掉之后,重新回到鲁国研学,拜在孔子后人的门下学习儒家学说。
但孟子并不全盘接受孔子的‘仁’,他本人更青睐于对‘义’的诠释。
“可惜,这趟鲁国之旅,既没有看到仁,也没有见到义。”
苏凯失笑,人生本就如此,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他能在楚国接连见到鬼谷子和墨子,已经是十足离奇的事情了。
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啊仁义……
进入宋国之后,苏凯也没有在这里久待的意思。
看到城内乱象,就连虞姬都忍不住惊叹道:“这里……怎么比齐国还要乱?”
后世曾有一句名言,用来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风气。
那就是燕赵多慷慨悲歌的义士,齐鲁多游侠任气的豪杰。
由此可见,齐国的游侠风气散漫,而游侠儿,说的好听点是侠,说的难听点就是青皮混混,不务正业,以偏门手段维生,往往轻生死而重名誉,以成为贵族门客为人生目标。
而贵族也不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养着一堆吃白饭的废物,想入贵族的眼,就要干大事,干出一番连贵族都为之惊动的大事,然后才好成为贵族的门客。
一群无所事事的该溜子,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时不时有人随机转化为点子王干大事,可想而知齐国的治安有多差。
而这是宋国,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战绩,出现的形象也都是被各家学派的子写小人书编排,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开头都是从前有一个宋国人。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有着霸主资质的宋襄公,还被不讲武德的楚庄王击败,从此彻底沦为二流小国。
就是这么一个没什么存在感,国君宗室为商朝之后的国家,这里的风气几乎可以说是东方小哥谭了。
街上到处都是拎刀挎剑的游侠,有的穿着社团(墨家)服饰,有的明显是散人,但不管是有社团还是散人,基本都不安分。
他们也都用着游侠的方式创收。
苏凯摇了摇头,说道:“这和我们无关,尊重当地风气。”
“中!”
虞美人点了点头,挥手隔开了一个想要偷苏凯行囊的游侠。
老乡们太过于热情了些,真是人杰地灵啊!
苏凯顿了顿手杖,地底下的小偷也被打了出来,此时他手中用来割破行囊的小刀都伸了出来,眼瞅着就要在虞姬的眼皮子底下得手。
“什么时候……不对,我都没有感知到!”
哪怕只剩下一两成的力量和精神力,但虞姬毕竟是仙人,能瞒过她,已经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