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失败的迹象一旦显示出来,他对一贯不安分的蒙古部落的控制开始逐渐消失。
在他从北京撤军后不到几天,他的上头领导,也就是蒙古的脱脱不花汗正在向明朝廷派出纳贡使团。
可是也先的部队依然强大和完整无损,喜宁仍继续向也先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浮夸的计划。
他提议通过西北发起进攻去夺取南京,然后另立朱祁镇为皇帝。
另外还提出一些同样不切合实际的计划。
也先的部队继续袭击,有时在京师以北和西北的边境以相当大的兵力进行。
为了对付这种袭击,明人逐步加强战略要隘,同时骑兵又开始定期地从大同和宣府出发,深入草原进行扫荡。
不过这一积极主动进攻的政策效果甚微,甚至还让明军的后勤非常紧张。
因为这一地区在前一个秋季已被蒙古人的入侵搞得一片荒凉。
于谦力挽狂澜,顶住压力,坚持对也先展现大明的实力。
没什么招数可出的也先派喜宁出使大明。
他立刻被明人抓获,审讯并处死。
“嗯,这个于谦表现的不错。”朱元璋忍不住点评了一句,他方才一直都在观察于谦的行为。
也先于是失去了他对大明事务的专家和他的宏伟的入侵计划的制订者,退回草原。
原先专注于存亡问题和紧迫的防御工作的朝廷,这时开始认真地考虑朱祁镇的未来了。
毕竟现在这个皇帝的位置,稍微有些不符合传统。
可是朱祁钰在北京保卫战当中,表现的并不差劲。
朱祁镇这时正处于严重的困境,他的大部分随从在进攻北京时期已经把他抛弃。
蒙古人屡次试图谈判,但是大明朝廷无理由地怀疑,也先会利用朱祁镇回京的问题作为发动一次新进攻的借口。
不少朝臣提出抗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太上皇的返回,但朝廷拒绝进行争论。
因为新皇帝朱祁钰也在逐渐巩固他在朝廷的地位。
事情变得很明显,这时的天子,原来十分勉强地登上宝座和在最初的日子里证明是十分优柔寡断的朱祁钰,此时决定保持他的权力,而他的前任皇帝的返回作为一个潜在的难题,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他面前。
朱祁钰屁股坐在这个宝座上,他心中很难再升起自己主动下去的心思了。
毕竟“太上皇”他是自己作到这种地步的,不是谁去逼迫他的。
守住大明基业,给予力挽狂澜于谦支持的是朱祁钰,而不是被俘的叫门天子朱祁镇。
“不错。”
朱元璋对于朱祁钰这个后代感到很满意,皇位哪有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