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的操作,很是稳妥,看样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乱。
尤其是方才自己把次子给废为庶人,又削去了他的兵权,就算是想要造反,那也很困难。
朱元璋却是觉得这个重孙子也是个当皇帝的料子,先是身怀武艺能领兵打仗合格,而且心思还深,懂得引而不发,再一举消除威胁,使得自己能够占据大义。
“如今看来,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朱瞻基确实是没有让朱棣失望,他为了尽快促成朱高煦谋反,对他所上的谏言无不应允,即使手下臣子多指出汉王朱高煦的用心来,他也装作不知道。
如此骄纵之下,朱高煦越发场狂起来,终于开始了谋反。
宣德帝亲征后,汉王朱高煦被迫投降,父子皆是被擒到京师。
“就这?”
朱棣觉得自己把儿子给废了放在乐安这块小地界实在是过于有先见之明了。
“瞻基平叛进展得如此迅速顺利,主要在于胸有成竹,处置得当。”朱元璋摇摇头:“他先在政治上暴露汉王叛乱的阴谋,使平叛之事取得舆论的支持,并随时掌握朱高煦的动向,又在军事上作了较长时间的周密部署。
在临战之前,对朱高煦的心理、军事实力、叛乱部署等重要军情,都作详细的分析,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作战时,又兵贵神速,大军朝发夕至,迅速包围乐安,使朱高煦局促城中,成瓮中之鳖,井中之虎,故能以强击弱。
在众寡悬殊的态势下,朱高煦不得不被迫出降请罪,使这次叛乱顺利平息。”
朱元璋很能明白朱瞻基的操作,重孙子如此的手段也是让他感到欣慰。
至少平息叛乱之后并没有宰了朱高煦,很是让朱元璋满意。
总归来说,大家都是血缘关系相当近的。
“当然,这一叛乱的顺利平息,还与老四生前对朱高煦政治野心的防范和惩治有关。
在这一问题上,可以说老四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朱高煦不过是一个在政治上怀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制造乱,违逆军心民意的野心家。
在军事上,朱高煦是无谋无断、无深图远算之人。
他在违逆形势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既在政治上负叛乱之名,又在军事上仓促盲动,困守乐安,自取灭亡。”
王布犁也给朱棣吹了一波。
主要是他觉得朱高煦到了那个份上真是自取灭亡,兴许都不想活了。
朱棣脸上又露出得意的笑容,连连颔首:“咱大抵是看上这个孙子的能力了,颇类我。”
徐妙云目前虽然没有生下朱高煦,可是也清楚的知道次子在靖难战役当中对他爹多有营救。
只不过脑瓜子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自己早有发觉。
“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