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王一鹗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胡僖继续说道:“督宪,我知道,我们湖南多一个大学,肯定是大好事。从督台到抚台再到我们藩司,都是大大的政绩一件。
更让人心动的现在成立大学,三五年后科试全面改革,大学学子才能参加乡试和会试。我们湖南有一所大学,占多大便宜?这对于湖南的学子,多大的先机啊?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多大的政治资本?督宪,好事归好事,关键是名额,什么理由再多占一个名额?”
胡僖越说越激动,“督宪,只要你能把成立大学的名额拿来,我们湖南布政司,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它办起来。”
王一鹗把茶杯往桌面上一放,“老胡,你不用跟我耍滑头。内阁公文里早就说得清清楚楚,大学经费三七分。内阁出七成,省里只需出三成。
就是因为办学钱款内阁要掏大头,所以才把名额卡得这么严。只要本督搞来了名额,用得着你砸锅卖铁吗?轮得到你砸锅卖铁吗?”
胡僖讪讪一笑,“督宪,三成也不少了,湖南比不得上海滦州,富得流油。下官还得东挪西借,到处拼凑呢。
不说这些,督宪,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搞来大学名额。”
王一鹗自信满满地答道:“本督想到理由了。”
胡僖眼睛一亮,“督宪,什么理由?”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对!当前我大明的国策之一,西南改土归流。只要往它身上靠,肯定是百无禁忌。”
胡僖想了想,还是觉得不靠谱,“督宪,好是好,可怎么把湖南的大学跟改土归流拉扯在一起?”
“改土归流的经验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能干忠诚、勇于任事的官吏队伍,尤其是本土官员。
土生土长的本土官员,他们有才识、有能力,心向大明,跟当地的苗、瑶、僮民天生亲近,对于改土归流后安抚百姓、收拢人心,比我们派下去的官吏好用多了。
可是这样的本土官员不会地里自己长出来,得培养。
怎么培养?最好的培养场所当然是大学了。内阁在成都成立巴蜀大学,就有给川边周边改土归流地区培养本土官员的用意。
广西改土归流初见成效,湘西也在改土归流,思南城现在打起来,要是顺利的话,拔掉播州这颗大钉子,贵州的改土归流就成功了一半。
广西、湘西、贵州,改土归流需要那么多本土官吏,怎么培养?都送到武昌成都去培养?肯定不方便了。
武昌的江汉大学,原本就是照顾两湖、安徽、江西四省,还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