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不副实,对不对?”
四十岁才中进士,做事稳重,生性刚直,以刚峰公海瑞为楷模。他带队去查襄阳和承天两府,肯定能查出个底朝天来。
好处都让你们拿了,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吗?
无论哪一处,都不是内阁张相能阻拦或相助的,全在皇上乾纲独断。”
我们大兴工商,振兴经济,以求国强民富。精神气魄上,我们也要让百姓自强不息、傲然于这世界。
“本督清楚,皇上更是洞若观火。”
“学生觉得,游七在其它地方如何,督宪管不着。但是在湖广这里,他就得老老实实的。”
除了公文,许多私人书信,也是李明淳先拆开,整理好再呈给王一鹗看。
“不交给张四维,难道交给卓吾公?”
李明淳站在后面,瞥了一眼王一鹗,心里稍微斟酌了一下,“督宪,学生在京师时,就听闻游七是张相的奶弟,备受信任,视为兄弟。”
“耿定理耿子庸,号楚倥,人称八先生。黄州府人士(今湖北省红安县),与其兄耿定向、其弟耿定力合称‘天台三耿’。
“督宪,这学识上的争论,我们方便下场吗?”
朝堂几次大风波,次次有他的身影,次次都能安然脱身。
要是就此罢休,以后东南系的脸面还要不要?胡宗宪、谭纶、杨金水、王一鹗、徐渭等一干东南系大佬们的脸还要不要了?
接下来本督要竭力解决播州杨应龙。子明,你做好准备了吗?”
李明淳还是有些不解,“督宪为何这么说?”
李明淳很惊讶,欲说又不敢问。
“说!”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对了。皇上做事高瞻远瞩。京师有王遴等案,江南有三大案,湖广有罢考案,几次大案下来,激浊扬清,文风为之一正,是进行移风易俗的文化建设好时机。”
这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但是大家最“佩服”的还是他的灵活多变。
“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李明淳脸色一变,终于明白王一鹗话里的意思,“督宪,皇上立文化建设委员会是寄予了厚望,只是任用张四维和沈一贯.”
王一鹗继续说道:“想不到时光一纵即逝。本督在湖北巡视了三四个月,转眼就到了万历二年开春。
王一鹗看着他,神情复杂,“此事风险极大,关乎生死,你要想清楚了。”
“督宪,欲建非常之功,必行非常之事。”
“新成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