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喜从何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喜从何来?

    第640章喜从何来?

    京师的天色渐凉,朱翊钧穿上夹袍,坐在紫光阁正殿里,听着冯保的禀告。

    冯保一身斗牛服,头戴钢叉帽,神采飞扬。

    “奴婢在东巡时得皇爷交代,要司礼监把孤魂野鬼的通政司管起来。奴婢左思右想,又请教了赵师傅和张师傅,再三斟酌,最后定了这么一个草案。”

    “通政司的事?”

    朱翊钧知道,这个通政司是自己老祖宗太祖皇帝捣鼓出来的,全称为“通政使司”。

    职责是接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说白了就是中枢总收发室。

    但是太祖皇帝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设置这么一个机构。

    许多官职官制,往往是他听那些老夫子讲前宋官职官制时,结合自己治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时,灵光一闪想出的。

    通政司的范本是宋朝的通进银台司。

    前宋分置通进银台两司。

    通进司掌收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阁门京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以进御,然后颁布于外。

    银台司掌收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督其淹缓,兼领发敕司。

    后来两司合一,统称为通进银台司。

    太祖皇帝估计也是受此启发成立了通政司。

    洪武永乐年间,通政司可谓是风光无限。

    那时通政司地位甚高,位列九卿之一,排序在都察院之后、大理寺之前,获得了此前丞相拆分、整理、递交各类奏章给皇帝的权力。

    承担起“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的重任。

    在皇帝常朝理政时,通政司长官通政使要向皇帝禀奏朝中各种事务;议大政、大狱以及会推文武大臣时,通政使均有资格参与。

    叱咤风云、神鬼辟易的六科言官,在那时还是通政司的马仔。

    等到内廷司礼监和外朝内阁兴起后,通政司身份就尴尬了。

    司礼监有自己的文字房,专收六部、都察院和地方的章奏案牍,抄录一份后给到内阁。内阁票拟后交给文字房,取回批红的票拟,然后发六部、都察院和地方遵行。

    要你通政司多转一手干什么?于是通政司日子越来越清闲,成了与诸寺一起喝西北风的难兄难弟。

    自己秉政后,诸寺成了大明版的委员会或总局,在中枢的权责和地位>>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侯门主母摆烂后全员火葬场重生:官运亨通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天剑神狱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癫妹抢亲?换嫁短命太子后我登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