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少文采,就算有北榜,出的进士举人也比江南少许多,能够投献的主子也少了许多。
那些摊派徭役,他们无法像江南百姓一般,靠投献来避除,只能咬着牙承受。
山河五省,因为土地肥沃、地势险要,故而太祖皇帝广封宗室诸藩,山河五省是最多的。光是河南一省,多少藩王宗室?
他们世代相传的铁饭碗,粮食、徭役、杂役.都是百姓们头上一座座大山。
山河五省离九边近,一旦事变,就地加征粮饷,修城墙徭役,担子全落到他们头上。直隶、山西、陕西不仅要加征,还要忍受北虏破边抄掠,毁家人亡的恶果。
到了嘉靖年间,皇爷爷意识到问题,相比南方,北方肥沃田地亩产都要少三分之一,加上年年天旱少雨,产量更是少得可怜。
于是北方田赋减少,徭役杂役却增加。北方田赋减少,自然就增加到南方。
甘肃布政使徐贞明,曾经在上疏里言及,‘东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之苦,以南赋繁而役减,北赋省而徭重也,故有世谓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之说。’”
“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徐孺东这份上疏,臣也看了,真知灼见啊!国朝自开国以来,重农耕兴水利,种种良策,莫良过于徐孺东所献诸策。
只是”
张居正看着朱翊钧,有些无可奈何。
“皇上鼎力支持臣改革,这良策有,这能臣也有,可是治理一年,臣觉得像是在泥泞里挣扎迈步。”
朱翊钧勉励他道:“张师傅,你只看到国朝种种弊政,是两百年积累。朕却看到的,却是千年积弊。”
张居正目光一闪,“千年积弊?皇上说圣人之言,完全过时了?”
朱翊钧没有正面回答,“太祖皇帝早年间制定的种种律法国策,自诩完美,还严旨后代子孙不得更改一字,永为祖制。
可是稍明国事之人就知道,那些祖制到了永乐年间就看到弊端,到了宣德年间,可以说是不得不改。可是祖制在那里,只能遮遮掩掩的改。
到了嘉靖年间,朝中有志之士都知道,祖制已经不足以治天下,到了必须大改的时候。太祖皇帝的祖制百年之后,都要改,要与时俱进,两千年前的圣人之言,却要遵行至今?‘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凡益之道,与时皆行。’
张师傅,这世上没有最好的国策,只有最适合的国策。与时俱进,才能让大明真正的国强民富。抱残守缺,只有死路一条!”
张居正默然无语,看着眼前已经丰收却无法给人带来喜悦的田地,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远处,匆匆奔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