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本在保民,保民之要在择守令。’
‘任官惟贤才,凡一郡得一贤守,县得一贤令,足以致治。’”
朱翊钧点点头,表示赞同。
“我朝官制,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相比处处受钳制的布政使,知府知县才是真正的有责有权。
一府一县的行政、财政、治安、水利、劝农、交通,都必须由他处理。
如果地方发生问题,身为亲民官之一的知府,还有推诿责任的理由和余地,那么知州知县则全无退路,本州本县的任何事务,都必须躬亲厥职而勤慎焉。”
张居正激动地说道:“皇上圣明!”
事明主易,事中主难!皇上是明主,对朝廷上下情况非常熟悉,国朝沉疴积弊也心里有数。
自己这位内阁总理,跟皇上谈起事来,才容易产生共鸣。
朱翊钧笑了笑:“张师傅请继续。”
“是皇上。
治理地方,就应该放一部分权给布政司、府和县,让他们能够临机决断。不至于做任何事都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瞻前顾后。
权责权责,必须先给了他们权,才能追究他们的责。
臣认为地方现在有两大弊端。一是从布政司到府、县,机构层叠,冗官冗员,职责不明。有好处的事,大家争着管。没有好处的事,大家推诿。”
马车在官道轰隆隆地行驶着。
车厢里壁包着一层锦缎,加上密封性好,隔音效果非常不错。外面的车轮声和马蹄声,都能听到,但不觉得吵。
张居正还在继续地说道:“省一级,皇上力行新官制,以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分掌行政、司法和军事三权,再以巡抚总制,平日行监察职权,变时行临机之权,已经十分完善。
皇上御宸万几,繁剧之事当有臣等弼辅。地方冗官之事,臣当应替君分忧。
地方冗官之繁,在于道。兵备道、分守道、分巡道,层层叠叠,各个权柄不小,却多有重叠。
成化年前,地方道多为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出任的分巡道,布政司参政出任的分守道,大多专管府县的地方治安、边境防御以及催征田粮赋役。
成化至嘉靖年间,地方民乱骤多,以及北虏东倭扰边,兵备道大量出现。
臣统计过,全国地方三司以下道有一百一十九处,其中兵备道九十二处,分巡道兼兵备道十一处,分守道兼兵备道七处。
太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