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了解到拿到小说影视改编权的是刘周之后,他就知道这部小说和自己无缘了。
如果没有刘周,本来这部《集结号》应该是属于我的!
其他人自然不知道冯裤子的想法,《集结号》登上三十分钟新闻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随后各地机关、学校纷纷就开始大规模包场。
《集结号》上映第三周,票房不减反增,七天再次轰下七千万的票房,一举将电影总票房推到了2.3亿。
而《投名状》在上映四周,票房才2.5亿,双方的差距只有两千万。
虽说《投名状》申请到了延期密钥,但是现在电影每天的票房才两三百万,而且将会越来越少。
《集结号》的包场尽管已经过了高峰期,但是就算包场的余波,也足以助推其总票房超过《投名状》。
对于《集结号》这种不讲武德的行为,《投名状》一方的人是既羡慕又无奈。
看着本来到手的胜利突然又飞了,心里肯定是不爽的。
但谁让《集结号》的出品方是嘉禾呢。
嘉禾的老板不仅是著名大导演,还是内地第二大富豪,在《集结号》披着主旋律的外衣,以他的能量将电影推上央视,想来不是难事。
没错,他们就是以为《集结号》能够登上三十分钟新闻,是刘周使了大力疏通了关系。
但他们想的太简单了,三十分钟新闻怎么可能是刘周想上就上的。
这次他虽然是出了点力,但也是节目组先有这个想法,他才顺水推舟。
不过外界的人似乎很多人普遍认为这件事是刘周干的,这让大家对于刘周的能量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他更加的敬畏。
如果刘周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想法的话,只会哭笑不得。
他真没这么大能量啊!除此之外,通过这次《集结号》和《投名状》的对决,也让圈内人越发意识到嘉禾宣发能力的强大。
这对于那些没有宣发能力的公司来说,也越发的有吸引力。
虽然嘉禾的发行费不低,但也不是很高,仅比业内平均水平高一点点。
而且这几年来,嘉禾也没有和哪家公司闹过坑制片公司或者压着分成不给的情况,口碑也非常不错。
再加上强大的宣发能力,越来越多的制片公司找上了嘉禾寻求合作。
这对于嘉禾来说,也算是意外之喜。
而就在《集结号》和《投名状》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刘周和秦皓就已经悄悄返回了敦煌。
他们最重要的事还是《火星救援》的拍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