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满脸笑意,目光温和的看向苏明志。
只见他摆了摆手说道:“苏先生,您可千万别过谦。
这学问之道,又怎会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呢?您对厨艺这般执着钻研,其中所蕴含的门道,又何尝不是一门大学问?
再者苏先生对各种学问皆有独特见解,若是能教导济熺,必然能为他打开一扇全新的求知之窗,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与教导。”
徐妙云也微笑着,轻轻点头附和道:“苏先生,若您能答应教导济熺,那可真是他莫大的福气。
苏先生的为人谦逊宽厚,才学更是出众。
这一点,我和夫君都是深信不疑的。”
话说当年大明初定,局势看似平稳,实则暗流涌动。
那些勋贵势力,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
虽未现于明处,却对中央政权隐隐构成威胁。
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每日殚精竭虑。
他常思索着以何种特殊手段来拉拢朝中重臣,平衡各方势力,稳固这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
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那可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他在战场上犹如战神下凡屡立奇功,无数次带领明军冲锋陷阵化险为夷。
不仅如此在诸多关键决策的紧要关头,徐达始终坚定地站在朱元璋身旁,给与他最有力的支持。
尤为关键的是,在那场关乎明朝生死存亡的“沈儿峪之战”中,局势万分危急。
元朝残余势力中的王保保,在西北一带积极整军备战。
妄图恢复元朝统治,对明朝构成了巨大威胁。
朱元璋深知局势严峻,遂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北伐。
徐达领命后一路出潼关,势如破竹直捣定西,在沈儿峪与扩廓帖木儿军对峙。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起初明军稍遇挫折,形势不容乐观。
然而徐达并未慌乱,他沉着冷静,迅速调整战略。
只见徐达身披战甲屹立于阵前,他目光如炬,大声鼓舞着将士们的士气。
待到夜幕降临,徐达亲率精锐,趁夜劫营。
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徐达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龙蛇般舞动。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