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便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翻开御马监的卷宗,一边看一边摇头叹息道:“这御马监掌管着皇家御马,专为皇室出行做筹备,可所出马匹大多并非战场所用。
这本是保障皇室威严与出行便利之举,可长此以往御马监一心扑在皇家事务上,与关乎军事的养马事宜渐渐脱节。
其培育马匹的方式、标准,与战场所需大相径庭。
再加上又难以与其他养马机构互通有无,协同合作。
如此下去,如何是好啊?”
紧接着他又翻开太仆寺的卷宗,脸色愈发凝重。
“太仆寺掌管着南直隶以及鲁豫、两淮和江南地区的马政,管辖范围不可谓不大。
按说有着这般广阔的职责范围,应当能在马政上大展拳脚。
然而太仆寺在实际运作中,常因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复杂,需兼顾不同地方的利益和需求。
导致其制定的马政举措难以统一标准,执行起来也是参差不齐。
有时为了迎合某些地方势力的诉求,不得不对一些原本合理的养马规划做出妥协,使得整体马政推进变得缓慢且缺乏连贯性。”
再看苑马寺的卷宗,朱元璋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怒道。
“这苑马寺管辖着北平、辽东、甘、陕四个地区的马政,本应与太仆寺相互配合,共同为大明的骑兵提供充足且优良的战马。
但实际情况却是,二者在马匹调配、繁育等关键环节上,时常因为各自辖区的利益考量出现分歧。
比如在优质种马的分配上,双方都希望能多争取一些到自己的辖区,好壮大本地的马匹种群。
导致忽略了从整个大明的军事战略角度去统筹安排,结果往往是两边都无法达到最佳的养马成效,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内耗。”
最后他拿起茶马司的卷宗,无奈的叹了口气:“咱在西北地区设立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贸易制度,允许周边少数民族用马匹来交换大明的茶叶。
这本是一个补充战马来源的好办法,可茶马司在运作过程中,又时常与其他养马机构缺乏沟通。
有时茶马司换来的马匹,因不符合其他机构的饲养标准或是难以融入已有的繁育体系,只能闲置或另寻安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