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过问,全权交由你们兄弟负责。”
“毕竟你们兄弟的能力摆在这里,咱也可以放心,也就当咱纵容你们一回,只是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你们也可以让老二放心,不管他最后如何抉择,隐瞒或者是严惩,咱都随了他的意。”
“咱就当这件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二媳妇还是二媳妇,明白么?”
想了想,朱元璋又是看向自家的两个儿子沉吟道。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内幕,而且是一开始就明白,至于为什么按兵不动。
并不是在等待坦诚布公,而是让他们兄弟之间去办。
这也是一次宽纵,宽纵了自己的儿媳。
毕竟朱棡是儿子,朱标是儿子,朱樉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
那为了自家儿子不伤心,老朱也不会太过于霸道。
说白了,这是老朱家的家事,但也是朱樉的家事,而只要没有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那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特别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王月悯本身的政治价值,虽然已经寥寥可无,但老朱家也不能卸磨杀驴,这样会遭人诟病。
所以哪怕是朱元璋处理这件事,也只会是将王月悯囚禁,而不是赐其自尽,毕竟要考虑影响。
这是政治上的大局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您放心,二哥会解决好这一切的,而且儿子也会暗中为二哥善后。”
“保证这一场硝烟,升起的同时,就会瞬间扑灭,不会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
朱棡沉吟片刻后,便是看向朱元璋点头道。
“嗯。”
朱元璋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满意之色,便是重新回到刚刚的话题道:“那就命人将科学养殖法谱写出来,以方便造册,用以向百姓推广。”
“这是自然,等应天府开始城市建设,就要让百姓明白,科学养殖的好处。”
“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上,儿子会亲手设计应天府的建设图,以求做到完美。”
“只是这对于国库,又是一笔集中的支出,毕竟不管是安置百姓,还是拆迁,都需要妥善准备。”
“以免百姓心生不满。”
“儿子跟您打个比方吧,在应天府建设之前,就必须要在应天府圈出一块地,建造以供百姓居住的房屋,让他们有个临时住所。”
“还有付给百姓的拆迁费用,也要让人去跟百姓们详谈,以求做到朝廷满意,百姓满意。”
朱棡又是侃侃而谈的看向朱元璋与朱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