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但只要你触碰了政治的底线,动摇了江山的根基,这个人就留不得。
再加上主少国疑,所以该用的手段,也是必须奉行,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这也是朱元璋能得天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心狠手辣,方为大丈夫。
也是阐述了那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至于后来的功过,任凭后人去讨论。
我死后,哪管这洪水滔天。
“放心吧,爹,百姓会越来越好的,您的江山败不了,我要它传承上千年,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
“即便那个时候已经不是大明了,但他们依旧会记得您的功绩,对于华夏、对于这天下苍生的功绩。”
看向面色有些颓败的朱元璋,朱棡也不想打击自家老头子,反而是宽慰道。
因为做人就是在照镜子,说白了,如果朱棡不是穿越者,未曾经历过那个璀璨的时代。
纵然是朱元璋疼爱于他,将他视为掌中宝,眼前的大明,依旧还是大明,三百年而亡的江山,仍在眼前。
所以身为后来者,又是老朱的儿子,朱棡能以后式的言论,教朱元璋该怎么前进,该如何治国,该如何摒弃糟糠?
留下华夏千年以来的文明传承,留下固守的礼仪,这是礼教天下之根基,绝不能动摇。
但同时,古人已经踩过的坑,大明就别再重蹈覆辙了,因为这时代的脚步,从古至今,蔓延而来。
历经了多少经天纬地之才,雄才大略之才,方才有了变革的雏形,那就绝对不能错过,一定要继续向前走,一步不能停。
这样才能避免,后面的江山,仍然是我华夏子民,仍然是我汉家之江山。
还是那句话,以强者为尊的封建王朝,只要你足够强,就无人能撼动你的霸主地位。
因为这是千年不断的传承,泱泱大国的底蕴,只要有此底蕴在,哪怕经历兴衰,盛世之华夏,便永不会覆亡。
至于评判朱元璋,身为后世之人,以盛世的眼光去评判一个乱世结束,刚刚兴起的王朝,还是受制于思维限制的封建王朝,这本身就不对。
毕竟只有站在朱元璋的身边,你才能明白,面对这样的局势下,究竟会有多么的为难。
史上最难的开局,手拿一个破碗打天下。
但真正上强度的,还是开国治天下。
所以处于历史的角度,朱棡觉得,这并不只是朱元璋的错,而是封建王朝的错。
毕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对于古代封建王朝,从来都是一个可遇而不可及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