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们本能的觉得父皇就是要筛选出一个继承人,其他人都是等待淘汰的陪衬。
但朱简烜安排的这次实训考核的是他们所有人,而不是为了筛选一个继承人。
古代历史上典型的皇子夺嫡的流程,首先要有几个最有人望和能力的皇子,主动要站出来参与夺嫡。
其他的普通皇子和臣子们,可能会选择追随其中的一个皇子,也就是要站队。
皇子们站队完成之后,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厮杀了。
朱简烜其实并不是不让他们互相争斗,那是没有办法完全规避的事情。
朱简烜主要是想规避这个流程的第二点。
不想让普通的皇子主动自贬身份,不想让他们以臣子身份自居,进而去追随和侍奉其他的兄弟。
朱简烜未来也准备给所有皇子一定的本钱,让他们全都不需要强行站队。
让皇子们在不站队的情况下做事。
并试图让大明未来的政治决策制度逐渐倒向集体决策。
大明神洲本土的地理环境情况,塑造了追求统一并信赖权威的社会文化。
这个社会文化氛围之下,没办法直接实现平民共和,强行改过去的结果就是天下大乱。
本土的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环境异常复杂,需要中央朝廷有充分的力量,统筹整个天下的发展和建设。
与此同时,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这两次大规模的分裂割据战争后,皇帝的神圣性不断衰减。
再加上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百姓识字率不断上升,君权神授那一套早就无法让读书人真正信服了。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下,最合适的政治结构就是中央集权配合小集体决策。
按照朱简烜自己的经验,一个人的思维判断能力是有极限的,难以统筹整个世界的规划并处理重要事务。
但是如果有资格产育儿决策的人太多,就会导致互相扯皮和效率低下乃至政策反复。
所以要采用少数人参与的小集体内部决策,决策之后共同执行。
实际上,前世责任内阁制度的国家,大部分也是这样的决策逻辑,这是经过了时代检验的可行方案。
在政策的延续性和效率上,比美式的直接民选总统负责制度更高。
朱简烜准备选一个儿子当皇帝,作为未来的大明决策集体的核心,再找几个有能力的皇子参与决策。
再让其他所有完成实训,有足够能力的皇子在外部监督。
但如何让他们之间斗而不破,让他们之间不会自相残杀,是个需要继续仔细思量规划的问题。
同时还要考虑,不能让过多的宗室成员占据朝堂要职,要给民间的普通人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并共同维护这套制度。
所以大部分皇子以后不能直接担任行政职务,而是尽可能以皇室财团职务和监督职务为主。
议会?参议院?检察院?这些名义上的公开权力下面,还要有保障他们话语权和人身安全的基本盘产业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