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可能退兵的,只能继续增兵。
可继续增兵的后果是,俄军在巴拉克宰这个泥潭越陷越深。
乔治的“以夷制夷”效果也并不明显,俄军组建的巴拉克宰仆从军同样士气低迷,军心涣散,在野外遭遇巴拉克宰反抗军的时候一触即溃,逃跑的时候连步枪都扔了,安德烈严重怀疑内外勾结。
可这也不大可能,仆从军的指挥官都是交了投名状,亲手杀死过巴拉克宰反抗军成员的巴拉克宰人,他们只能跟俄罗斯一条路走到黑,不太可能勾结反抗军。
俄军连遭重创,怪事频发,一辆驻巴拉克宰首都俄军装备的装甲战车居然离奇丢失,这直接引发了驻巴俄军的又一轮大清洗。
“这样的大型装备,怎么丢的?”
乔治实在是搞不懂,在俄罗斯表现出色的俄军,为什么到了巴拉克宰就变得和英军一样费拉不堪。
关键就在境内境外。
俄军在境内作战是抵御外敌入侵,有民族荣誉加持,身后就是莫斯科,为了母亲,那肯定会奋勇杀敌。
俄军在巴拉克宰作战并不能带来荣誉上的收获,利益也少得可怜,就连作战意志最顽强的哥萨克,也缺乏作战的动力。
哥萨克作战需要战利品驱动。
巴拉克宰人穷得连鞋子都没有,抢无可抢,哪来的动力?
如果俄军在占领巴拉克宰首都之后立即撤退,俄军还能保住荣誉和尊严。
现在就连乔治也束手无策,除非向安德烈所要求的那样,派遣50万远征军,将巴拉克宰彻底征服。
“别抵抗了,在巴拉克宰扶植殖民政府,立即撤退。”
乔治认栽,挨打就要立正。
增兵50万先不说能不能彻底征服巴拉克宰。
即便能,后续从巴拉克宰的收获,也很难维持对巴拉克宰的殖民统治。
除非俄军像德军那样,将巴拉克宰人全部杀光。
“一旦撤退,我们的军心和士气都会受到影响。”
安德烈很不甘心。
“谁说的?我们是大胜而归!”
乔治指鹿为马。
也不能说是指鹿为马,毕竟俄军的确占领了巴拉克宰的首都,将巴拉克宰国王赶走,并且在巴拉克宰扶植了殖民政府。
至于巴拉克宰殖民政府能不能维护殖民统治,那是殖民政府的原因,和俄军无关。
安德烈如醍醐灌顶,匆匆而去。
9月25号,在俄军的主导下,巴拉克宰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阿米奇·侯赛因获得胜利,成为巴拉克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0月11号,俄军按照计划从巴拉克宰开始撤离。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俄军的胜利。
(本章完)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