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去工作,赋闲在家,生活无以为继的人才是最惨的。
也不对,最惨的应该是那些资金耗尽,变卖家产,想尽各种办法,最终依然无奈破产的中小企业老板。
失业不可怕,经济只要好转,再找份工作依然还能活下去。
老板破产不仅家产荡尽,而且还要背上一屁股债,一辈子都无法翻身,很多人因为无法接受现实,上天台一跃而下。
由于就业不及预期,很多哈佛应季毕业生选择留校继续深造,以此逃避现实。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詹姆斯,和他的室友比利约好一起留校。
但就在三月份的一天,比利突然接到一份俄罗斯企业的邀请,决定前往俄罗斯工作。
“为什么?”
詹姆斯很难过,这年代的再见,可能就是永远。
“难道你还没有意识到吗?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俄罗斯才是最好的选择。”
比利很冷静,他手边的《帝国涅槃》,是《大西洋》为俄罗斯出版的专刊。
随着销量越来越高,《大西洋》已经从每周一期,增加到每周两期,并且陆续为欧洲国家制作专刊。
《大西洋》为欧洲国家制作的专刊,纸张采用更高档的铜版纸,内容包括旅行家撰写的游记,和专业摄影记者拍摄的大幅彩色照片,每一本售价高达2.5美元仍供不应求,很多欧洲老移民,纷纷抢购《专刊》,以聊解思乡之苦。
由于欧洲国家的历史不同,《大西洋》为俄罗斯制作的专刊多达125页,2.5美元肯定是赔钱的,《大西洋》杂志社却加量不加价,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俄罗斯大亨都要来美国经商,美国才是未来!”
詹姆斯对美国坚信不疑。
“美国确实是富翁的天堂,但却是我们穷人的地狱。”
比利对俄罗斯的向往,胜过对美国的爱。
“比利,你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已经脱离贫民阶层,即将成为——不,你已经跻身精英阶层。”
詹姆斯为好友感到惋惜,不知道比利吃错了什么药。
“美国曾经是我的梦想国度,但现在不是了,我现在无比确定,我的梦想只有在俄罗斯才能得以实现。”
和詹姆斯不同,比利是来自法国的新移民,他出于对美国的认可来到哈佛求学,现在又因为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