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这时候也已经意识到,日林斯基的冒进是不妥当的。
将近卫军的精锐部队配备给两个匆忙组建的集团军,也并不会有效提高集团军的作战能力,反而会导致战术脱节,带来更大的隐患。
面对复杂的局势,尼古拉有点无所适从。
这可以理解,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各国几乎都没有任何动作,以至于有人认为根本就不会有世界大战。
突然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德国向俄罗斯和法国宣战。
紧接着德军攻入卢森堡,并且向比利时烈日要塞发起进攻。
法军攻入德国,俄军也攻入德国,塞尔维亚开始反击,罗马尼亚政权更迭,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动员。
一切都乱了套,几乎每天都有大事发生,令人应接不暇。
对于战争,尼古拉还是很有信心的,俄军第一批动员后,兵力增加至350万人,一共114个步兵师,36个骑兵师,这几乎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总和。
战争爆发前,德国常备军只有76.1万人,一期动员后,德军规模膨胀到200万人,这些部队被编成87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
奥匈帝国动员了130万人,被编为47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
法国则是动员180万人入伍,一共有97个步兵师,10个骑兵师。
以上并没有列出英国的数据。
英国本土已经开始动员,但是距离基钦纳声称的“100万”还有很大距离,弗伦奇和基钦纳正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征召印度军团作为主战部队。
尼古拉给乔治带来了12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
让尼古拉颇为不好意思的是,这些部队严重缺乏武器装备,不仅没有火炮,连最基本的步枪都没有。
骑兵的战马倒是有。
别的不说,单从骑兵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毕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马匹,都在俄罗斯帝国。
乔治不发愁,武器迟早都会有,这一批部队却很难得。
各国第一批动员的士兵都是刚退役不久的预备役,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最好的,以后动员会一次不如一次。
乔治手里也有底牌。
考虑到阿穆尔的工业能力,所以阿穆尔现在还没有进行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