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在乌苏里斯克火车站停了3个小时。
在这个3个小时里,至少有8列火车经过乌苏里斯克火车站,分别前往海参崴和伯力。
前往冰城的一列都没有。
从冰城开过来的,同样只有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所在的这一列。
“该死的,我们还要在这该死的鬼地方待多长时间?”
罗特施坦自从火车进入俄罗斯帝国境内,似乎就很不舒服。
“西伯利亚铁路运力紧张,阿穆尔火车优先通行。”
科图诺见惯不怪,他之前就建议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在抵达乌苏里斯克之后,换乘俄罗斯帝国的火车前往海参崴。
若昂·里昂不同意,坚持乘坐中东铁路公司的火车。
那就等吧。
3个小时后,火车终于出发。
这一次都不用科图诺提醒,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就注意到,火车的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
这并不是机械问题,火车头并没有更换,还是中东铁路公司的火车头。
“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哈巴罗夫斯克之间的铁路,比西伯利亚铁路更早开工,标准更高,速度也更快——”
科图诺这会儿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去西伯利亚银行任职也不错。
此时的中东铁路是单线,只能单向行驶。
海参崴和伯力之间的铁路是双线,运力比中东铁路提高不止一倍。
铁路的施工标准也不同,乔治在修这条铁路的时候,出动工兵逢山炸山,遇水搭桥,尽量保证铁轨平直,速度自然能提上来。
中东铁路的标准和西伯利亚铁路一样,能凑活就凑活,尽量减少成本,速度自然就提不上来。
这也是没办法。
中东铁路是道胜银行修的,一共就特么600万卢布,能修好就不错了。
海参崴到伯力之间的铁路是乔治出钱,根本没设上限,俄罗斯帝国决定铺设西伯利亚铁路后,乔治利用西伯利亚铁路的拨款,顺便又给海参崴到伯力之间的铁路升了个级。
所以单纯从标准上来说,海参崴到伯力之间的这段铁路,可以说是俄罗斯帝国国内质量最高的铁路。
比圣彼得堡到莫斯科之间的铁路质量都高。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