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尤里耶夫大公,在利用新款战列舰为海参崴造船厂谋利。
不过有一说一,“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性能,确实是让帝国海军部垂涎三尺。
阿列克谢耶夫在看到“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性能指标后,马上就表示,希望帝国接下来的大海军计划,将战列舰全部升级为“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针对日本海军的威胁,“大海军计划”要建造8艘1.3万吨战列舰。
由于帝国能建造这個级别战列舰的船台只有5个,所以只能同时开工5艘,而且还是陆续开工。
由于“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成本,高于“大海军计划”,所以要建造新型战列舰,海军还需要继续发行国债。
乔治还是高估了尼古拉和阿列克谢发展海军的决心。
一个月后,圣彼得堡传来消息,帝国海军部决定继续执行“大海军计划”,并不准备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乔治实在想不通。
成本不是理由,“大海军计划”要造的1.3万吨战列舰,成本同样高达1100万卢布。
仅仅200万卢布,就可以将注定会被淘汰的战列舰,升级为未来20年内都不会落后的战列舰,为什么不造?
船台更不是问题。
海参崴造船厂都可以建新船台,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造船厂同样可以。
素来以地域广袤而自豪的帝国,难道这时候就没有建新船台的地方了?
“我当年和陛下改革陆军,也曾面对几乎同样的问题——”
米柳京能理解。
“那时候的火炮还不像现在这样,动辄几百毫米,陆军火炮最大口径才86毫米,更重的火炮马就拉不动了,路也受不了——”
米柳京唏嘘不已,俄罗斯帝国每前进一步,都艰难无比。
“当时我们还不能建造全钢火炮,全钢火炮要进口,我们自己只能造青铜炮。”
乔治也曾在近卫军服役,知道这段历史。
“我曾想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全钢火炮,但是遭到军方和三大的集体反对,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太多。”
乔治现在也卖军火,知道这里面的猫腻有多大。
国家之间的借款都要打折扣的年代,军方采购的利润只会更丰厚。
“没关系,海军部不造,我自己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