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脑中空想。
不用说,这说法肯定是捅马蜂窝的。
这跟如今的几大主流,无论是程朱,还是王阳前学,乃至王阳后学、复古派、归一派,都格格不入。
更是得罪了一大票热爱空谈良知,喜欢陈说道德,亦或是归隐顿悟的士大夫。
听说第二天李贽就差点被打了。
要不是他会点拳脚功夫,躺地上的就要换人了。
这篇文章之后,后面越来越过分。
有诽谤经典的,譬如“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儒家经典?道学家们的谈资,伪善之人的遮羞布罢了。
有贬损圣人的,譬如“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盖大圣人之识见度量,总若此矣”——圣人?还行吧,跟我五五开。
还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论述,什么女子地位之低下,在乎权力之不平衡,权力之不平衡,同样乃时代派生,现实演化,一如士农工商之分、一如直隶各府与顺天府,本质无区别云云。
总之,产出的内容很多,就没有主流的东西。
不少文章哪怕是朱翊钧看了都摇头欲驳,更不要说儒家卫道士了。
朱翊钧想到这里,看着李贽摇了摇头:“卿倒是快乐自己、满不在乎,别人可是特意冲着你来的。”
李贽有洁癖,站得离皇帝不算近,又听着下方顾宪成的论述,一时没回过神。
过了一会他才反应过来,不甚在乎地回道:“此人学问泛泛,火候尚浅,不足为虑。”
朱翊钧忍不住白了李贽一眼。
这厮是真不知道自己这阵子得罪了多少人,还以为顾宪成只是顾宪成呢?“若是如此,那他的报社,乃至这几日的文会,可没资格办起来,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给他捧场了。”朱翊钧难得解释了一句。
学术之争,历来的激烈程度,都不低的。
怎么可能任由李贽离经叛道了一年余,还没有反应。
历史上李贽怎么被逼死的?罪名是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而今在朱翊钧的影响下,李贽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反噬自然如期而至。
顾宪成为什么前月大谈复古,正旦开坛讲中庸,今日文会说道德?
背后可不知道有多少老人家呢。
这就是大世之争,谁都想开宗立派,立地成圣。
每一种思潮的兴起,都是有土壤的。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正是这种秩序失范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儒学的政治哲学特质,也就是说,儒学的产生,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礼崩乐坏”的现实政治世界。
而饱受诟病禁锢人伦的朱子理学同样如此。
彼时,民间一片衣冠南渡的萎靡,朝廷中弥漫因循的政治风气,皇帝堂皇高居,一味异论相搅。
正是有感于“天理不明、人欲横流,公平正大形同虚设”,才有了朱子理学兴起的土壤——正如《宋元学案》所言,朱熹正是在“综罗百代”中完成了巨大的思想创造任务。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