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在高仪出声阻止后,朱翊钧也连忙劝道:“先生曾以帝说图鉴告诫朕曰,政事当徐徐图之,不可燥而求急。”
“此先生有意考校朕耶?”
“当初嘉靖十七年毁书院,‘虽世宗力禁,而终不能止’,甚至一度‘官越禁,民越办’。”
“讲学岂是毁书院可行?”
虽然他也看不得屠羲英,赵志皋这样整日讲学的官吏。
但也没到要毁书院的地步。
这可是天大的政治不正确,要是硬着头皮干了,不知道多少人要离心离德。
张居正见皇帝跟高仪不约而同反对,神色难免失望。
却还是努力劝道:“陛下,如今各布政司皆有州学,两京更有国子监。”
“既有官学,岂能任以私学蔓延滋生?”
“彼辈召游食无行之徒,作伪乱异端之学,互相攻讦,书院一日不禁,讲学一日不止。”
“岂因艰难而困顿不敢为?”
以张居正看来,无论是程朱,还是王学,都没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念经的徒子徒孙太多了,好好一门学说,能搞出十几个流派。
流派一多,乱七八糟的言论就出来了。
彼此之间还互相攻讦,可不就得四处妖言惑众地讲学么?
不从根源上处理,赵志皋、屠羲英之辈,哪里能绝?如今已经连续两届状元郎都是这种讲学交游之辈了,还不够说明问题?
一旁的高仪勉强地笑了笑,安抚道:“元辅此言差矣,书院好毁,人却难噤声。”
“只怕适得其反。”
张居正怫然不悦,正要驳斥。
这时候朱翊钧突然正色开口道:“先生,百姓衣食无忧,才有暇听彼辈各种歪理邪说,若非如此,便是听白莲教义,学五斗米法术了。”
“这是好事。”
“至于程朱、王学世殊时异,渐生异端……”
“这本就是无可避免之事,孔圣儒学尚且有了特色,我等何德何能逆势而行。”
“禁官吏讲学,乃是禁绝党朋阿附,不务正业之辈罢了,民间讲学,何罪之有?”
“若是言语涉罪,自有法司可治。若是无罪,岂能一言不合,便大肆非毁?”
“元辅,毁天下书院之事,朕不能应你。”
朱翊钧是理解张居正的。
这个年头,靠着讲学搞政治的太多了。
当初的徐阶,李春芳,如今的王世贞,赵志皋,乃至此后的东林党,都是这样模样。
若是不稍加遏制,那就是聚众结社,在野订盟,插手政事。
发展到巅峰,就是明末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