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万历明君 > 第22章 哀哀君父,汹汹子民

第22章 哀哀君父,汹汹子民

r />     本宫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你自己不尽心做事,难道还能怪本宫?

    不仅如此,还能在清流中获得一个好名声,毕竟这想做事,又不贪污的朝官,可真的是嗷嗷待哺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

    “那这奖赏的钱,户部愿意出吗?”

    朱翊钧摇了摇头:“娘亲,今年试点的绩效,咱们宫里出。”

    李贵妃张了张嘴:“啊?”

    朱翊钧解释道:“娘亲,此次户部这十万两,咱们名义上入内帑,却不要钱,就放在户部,用内帑的名义作为‘绩效’。”

    “我朝在册的官员,有两万八千九百六十三人,顺天府一地,加上针工局,却不过八百余,这十万两作为绩效,以及择优补发欠奉,绰绰有余。”

    “这钱高拱不是不给吗?宫中用度,高拱还能串联群臣拦着,可若是作为德政之源,百官必然站在娘亲这边,高拱一人,就算铁了心也拦不住。”

    “用给咱们施恩,总比高拱拿去收买人心好。”

    内廷要发钱给朝官,这种人,没人拦得住。

    不过,他言语中有所保留,毕竟这个数字是没计算吏员的,否则要膨胀十倍不止。

    但还是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吃,他不是神仙,做不到面面俱到。

    大明朝岁俸折银百三多万两,历年实发的,五成都不到,是各级官员不想给自家人发工资吗?

    没钱啊!

    不改善税法,乃至度田,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可是无论是什么税法,什么新政,都需要整个官僚体系的配合,跟虫豸一起,怎么搞好新政?

    整顿吏治又需要钱,弄钱需要整顿吏治,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朱翊钧而今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悖论上开个口子。

    用小成本,慢慢推动吏治改革,再用吏治改革的成果,来推动新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这话就不必跟李贵妃说了。

    朱翊钧见李贵妃不搭话,继续说道:“这样一来,既是咱们的名声,又能让娘亲在高拱那里扳回一城。”

    “反正若是考成法不好使,咱们来年不出了就是,若是好使,这内库一年省下来的,都不止十万两。”

    “待到考成法行之有效地铺开之后,且不说节流省下来的银钱,往后必然也不会少了开源的手段,届时再与户部商议如何支出便是。”

    “咱们总归是不会亏的。”

    一个贡茶,就有三万多两的猫腻,考成法哪怕只有三成功效,省个一万两,那其余金花、粟、帛、茶、蜡、颜料各种名目,各自节流一些,怎么都不止十万两了。

    你说连三成治腐的功效都没有怎么办?这么不给面子,不杀人还留着干什么?

    没必要跟深宫妇人算政治账,模棱两可地算算经济账才是对症下药,考成法推下去,对各方都好。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