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咧嘴一笑,“不如现在就议一议,各品级可给多少。算出数目来,朕允了,明日朝会上便可诏旨颁行天下。先支出去,明年地方报上数目来,存留相抵勾销,朕径直从内帑拨至太仓库便是。”
按大明如今官方的合法俸禄规定,正一品一年一千零四十四石粮,从九品一年一年六十石,未入流但有官身的则是一年三十六石。
不同品级共有多少人,如今刨开缺员各品级实有多少人,吏部那边是可以统计出大致名单的。
朱常洛心里也有数,大明一共就这么多官员编制嘛。
就像沈一贯说的一样,四品以上至少知府起,可以少领一些。四品以下虽然人数远远多于四品以上,但就算达到人均百两的程度,也无非百万两罢了。
从诸省矿监税使那里一次性就追回两百多万两,朱常洛愿意把第一笔银子用在这方面。
最主要的目的倒不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是堵他们的嘴。
皇帝要开源,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官员待遇。
在这种大前提下,要不要先把“苦一苦商人”的事情办好?
在全国其他体系官员的利益面前,与钞关、市舶司、各城商税有关的官员矛盾就只是次要了。
这些体系的官员要么只是一小部分,要么只是某些地方主官利益中的一小部分。
而今年若有了,明年却没有,那就是这件事办得不好了。
太监都能收到那么多银子,你们不行?
经过计议,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六品及以下以一年俸银为基准、五品至三品是半年俸银为基准。二品以上大员及九卿中那俩就都是定额百两。
再考虑到这次为擢迁部员进行的考功,估计总花费不到七十万两。
“便遵此拟旨。”
“陛下圣明!”
这一次齐呼圣明,就比刚才皇帝说开源是为了臣工要整齐干脆多了。
然而朱常洛又点了点头:“只是文臣得此殊恩,武官却必定心中难平。”
田乐立刻站了出来:“武将但有粮饷无差,便已是难得。建功立业,无非求陛下恩赏。臣以为,此次叙功,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