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带上一应所需朝安南小公主的房间跑去。
三日后,大宋朝廷在安南临时行在的凤仪宫召开廷议。
杨淑妃走进议事厅,看到正前方摆了一张宽大的圆桌,桌上摆放着五个紫檀木制作的牌子,正中间赫然立着一个国主的桌牌,有些犹豫的挪动着步子。
赵炳炎上前像个小太监似的扶住杨淑妃的手臂引路,小声说:还犹豫啥,请国主升座。
女人矜持片刻,跟着赵炳炎的脚步走过去坐下。
诸位臣工陆陆续续进来,杨淑妃看到围着圆桌一圈又一圈的桌椅上渐渐坐满了人,心情大好,想不到自己成了流亡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这时,坐在她左侧的赵炳炎站起来说道:“我们这个廷议的形式变革了,但规矩不能少,本王提议,诸公都站起来向国主请安。”
赵炳炎躬身给杨淑妃行礼。
所有的大臣马上站起来,学着赵炳炎拱手施礼,大声说:“太后吉祥。”
赵炳炎当即纠正:“错啦,是国主吉祥。”
众臣马上改口大呼:“国主吉祥。”
杨淑妃欢喜了,抬起双手往下压,笑盈盈的说:“平身,都坐下吧,我等议事。”
赵炳炎马上说他有事要上奏。
不料杨淑妃摆摆手说还是她先来,今日第一件事应当是安南回归后的定位事宜。
哀家以为定为都护府不好,安南既以回归,应当属于我大宋的一路,就叫升龙路,像当初海南路一样由朝廷直管为宜。
赵炳炎不管对与错,立即说:“大善呐,国主英明,定为升龙路最为妥善,臣附议。”
诸位臣工立即附议。
开玩笑了,这是太后在提,是她作为国主第一次有想法,肯定要拥护噻,众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呼:“国主英明,就叫升龙路啦。”
杨淑妃继续讲第二件,就是她的凤仪宫继续沿用安南宫殿的名称不妥,她要改过来,叫“凤喜宫。”
众臣立即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