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这个目的么?
不管袁崇煜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来历,实实在在的银子才是最大的好处。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就此装聋作哑,反正袁崇煜从未表露过身份,他不是自称是从朝鲜来的朴尚引么?那么就权当他就是朝鲜朴家的人不就行了,充其量他们是在和朝鲜贸易,作为大明的属国,朝鲜也算不得上外人,就算这件事最后传了出去又能拿他们如何?
天下走私的人多了去了,又不缺他们这些人,何况南方干这种买卖的数不胜数,再加上具体的事会有下面的人去办,上面的几位大佬只要说几句话,安排一下,自然就有哗啦啦的金银落入口袋。
至于袁崇煜这边也是一样,金银这种玩意虽然好,可在大清那边根本算不得什么。大清不是没有银子,这么多年来光是从大明这边掠夺的财物就不是少数,这些玩意不当吃不当喝,远没有粮食、铁器甚至军械来得重要。
在皇太极的眼里后者才是大清的根本,没了雄厚的武力,大清就没了立足的可能。皇太极可不是鼠目寸光的人,深知孰轻孰重的道理,所以袁崇煜的讨价还价仅仅只是态度罢了,哪怕对方开价再高,送来的东西再多,他也有把握全部拿下。
只要弄到物资,大清就有继续和大明战争的底气,等到再一次打入关内,大明的一切不就是大清的么?现在付出的金银仅仅只是暂存在大明这边罢了,到时候会全部用武力重新取回来,这笔买卖对于大清来说相当划算。
双方一拍即合,就此谈妥了合作,袁崇煜离开杨府后心情极佳,就连走路都轻飘飘的样子。
继续在宁波呆了几日,和杨德化商讨好后续的安排,袁崇煜在杨德化的安排下坐着一艘向北的海船从宁波北上,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却没在山东靠岸,过黄海后直接向东北走,就去了朝鲜南部位于全罗道的港口木浦。
在木浦登岸后,袁崇煜让手下的人暂时在这里等候,而他丝毫不停直接北上,几日抵达了朝鲜首都汉城。
自之前皇太极拿下朝鲜后就派兵在朝鲜驻扎,并且在汉城设置了留守机构。最初驻扎朝鲜的是阿敏,不过后来阿敏被皇太极找理由干掉了,阿敏死后另派人来接替,换了阿济格驻扎。
眼下阿济格带三千八旗兵就在朝鲜,但由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