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朱慎锥控制了京师后,第一时间就召见了温体仁,给了这个家伙吃了颗定心丸,并且告诉对方由他继续担任首辅,主政内阁。
温体仁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当然明白当初崇祯皇帝挑选他当首辅的用意。可惜他在崇祯皇帝手下并没能发挥出作用来,除了为保住权利搞了几次手段,逼迫之前的首辅周延儒下台取而代之外,温体仁也没能做出一些出色的事来,更不用说改变现状了。
但在朱慎锥的手下就不一样了,朱慎锥在和他谈话的时候明确告诉温体仁他的要求,朱慎锥对温体仁说,他只需要温体仁在内阁首辅位上和自己保持一致,做好首辅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此外对六部和地方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之前扯皮的现象发生,而政敌方面暂时可以放一放,就算打击要有限度,确保大明的稳定,至于其他让温体仁自己看着办就行。
这种做法是温体仁在崇祯皇帝手下从未有过的,说句实话崇祯皇帝手下干活哪怕是内阁首辅也没多少实际的权利,因为从不信任人,再加上听不得反对的话,崇祯皇帝无论大小事都会以他自己的意见为主,根本不考虑内阁的建议,从而使得内阁阁臣包括首辅做事束手束脚,而且一旦做错还会替皇帝承担责任,弄不好还会掉了脑袋。
温体仁的能力自然不如张居正,甚至连高拱、徐阶这些前朝首辅也不如,整个大明的内阁中,温体仁作为首辅的能力只能说是中等,如果相比的话估计也就比严嵩略强些罢了。
但朱慎锥现在要的不是一个能掌控全局,能力极强的首辅,如果温体仁真的如同张居正这样有能力的话,或许朱慎锥还不敢用呢。而能力略差,但又很聪明,能够体会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和朝中各党又无瓜葛,不贪财只贪权,善于权谋的温体仁在目前而言却是最恰当不过的人选。
事实也是如此,在确定温体仁继续担任首辅的之后,温体仁也立即做出了相应的回报。运作朱慎锥进位交城王再监国,同时建议让后宫的李康妃进位太后,再以太后懿旨确定朱慎锥监国合法性,这是温体仁的聪明之处。
除去这件事外,担任首辅的温体仁很快就让朝廷各部恢复了正常运转,并以内阁的名通过司礼监在征求朱慎锥的同意之后,对地方也采取了诸多拉拢手段。
温体仁的这些作为,让朱慎锥在短时间内就稳定了政局,可以说他这份功劳极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皇太极领兵来攻大明的情况下,朱慎锥才能放心调动军队让王晋武领兵北上防御,不用太过担忧京师的稳定。
穿着常服,朱慎锥来到了乾清宫,驻守在乾清宫的是一队蒙古侍卫,这些蒙古侍卫个个身材高大,弓马娴熟,而且他们许多人都不会说汉话,只会蒙古语,更重要的是这些蒙古侍卫是朱慎锥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乾清宫和住在乾清宫的崇祯皇帝。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