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还是个年轻人,对于新的事物接受程度极强,搞明白了王晋武这样做的好处,尤其是王晋武所提到孙子兵法开篇之言,吴三桂更是佩服万分,心中隐隐有了好好讨教一番的打算。
因为这个原因,吴三桂忍不住指着沙盘上的地形和王晋武就目前即将展开的战事相互探讨起来。对吴三桂的这个态度王晋武毫不藏私,原本他一见吴三桂就对此人颇有好感,而且两人年龄相仿,性格也相差不多,尤其是对吴三桂身为辽东军将,在这种时候能亲率一千关宁军前来主动支援极为高兴,就这样你一句我一言聊了起来,越聊越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受。
“王帅,三桂见您如此布置,可是打算在喜峰口长城以北交战?”吴三桂抬手指着喜峰口的位置问了这么一句。
“长伯好眼光,我的确有这个想法。”
“三桂请教王帅,为何要如何安排?”吴三桂追问。
王晋武坦言道:“长伯熟悉蓟州地形,当知蓟州镇各处情况,喜峰口虽易守难攻,但喜峰口以北却是平原,极利于敌军大部展开。建奴上次入长城攻击京师,走的就是喜峰口,此事长伯应当知晓。”
吴三桂点头,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己巳之变皇太极从辽东绕过辽西走廊进入蒙古,然后再从蒙古一路南下至察哈尔最终就是从喜峰口突破长城进入大明的。
当时的大明蓟州镇防御薄弱,喜峰口这样的关隘险要却驻兵不多,仅仅只有一个百人队而已,而且队中兵员严重不足,大多更是老弱,战斗力极差。
皇太极突然大举进攻喜峰口,明军仓促之下依托防线虽有地利之便,但却根本就抵挡不住,仅仅半日不到喜峰口就失守。丢掉了喜峰口,皇太极的大军直接就从喜峰口冲入长城,在遵化和蓟州的蓟州镇主力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对方就兵临城下了。
之后的事大家都清楚,拿下遵化和蓟州后,皇太极派兵驻守后路,其主力继续南下直向京师,之后就有了京师那边的大战爆发,皇太极在京畿之地掠夺好几个月,见始终拿不下京师,再加上大明各地勤王军越到越多,孙承宗起复调兵开始进攻遵化和蓟州一线,意图切断其后路,皇太极这才领兵退去,给大明留下了一片狼藉。
王晋武告诉吴三桂,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这一次皇太极再侵犯大明,喜峰口之地是皇太极的主要攻击目标,一方面是喜峰口外地形的缘故,另一方面喜峰口原本就被皇太极突破过,上次皇太极走的时候直接把喜峰口破坏的极其厉害,这两年里大明一直没有重修喜峰口这段长城,导致喜峰口的防线并不稳固。
如果王晋武是皇太极,也会这么选择,等大军抵达白马川附近集结完毕就会对喜峰口发起进攻,凭借八旗的战斗力,再一次拿下喜峰口,只要喜峰口在手,皇太极进可攻退可守,轻易就能打进京畿。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