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答应我,一定要放了梁乙甫。”她道。
周彻也盯着她,忽然一笑:“看来你对萧后很是担心,唯恐她并州饮败,又失梁氏宗子,反遭焚身之厄。”
“大原政体,确实比不得你们汉家稳定。”萧焉枝没有否认。
“那个废物,我从来没有想过留下他。”周彻摇了摇头:“我巴不得送他回去,他马上就当你们大原的皇帝……对了,能不能把你姑姑换过来,我想看看女帝长啥样……”
砰!
“开个玩笑。”
“汉人天子,也就是你的父皇,不久前曾秘密调动诸王之军。”
周彻目一睁!
“很吃惊是吗?”萧焉枝轻轻摇头:“当我知道他出兵并州,并未动用诸王之军时,我也很吃惊。”
“诸王分散各地,部队赶来需要时间。”皇甫韵道。
“可是他连调诸王军北上的命令也不曾下达,不是吗?”萧焉枝反问。
“这对你们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周彻如是道。
天子,余力甚多。
“那是你对大原了解太浅薄了。”
“呵……”周彻脸色微冷:“看来诸王之中,有人和西原关系不错。”
“说远了。”萧焉枝止住了话题的进一步扩散:“对于大原多数王族来说,拿下并州,是实打实的好处。”
“如果并州真到了要脱手之时,他们会协助女帝压制梁氏,以牺牲我二人、冒险夺取并州为先。”
这所谓‘多数王族’,可以视为大原的民意。
萧后能用民意,有时候也会被民意裹挟——换个好听的说法,她不能完全无视这些声音。
就像天子,他同样不能无视朝中、军中、材官世家种种声音。
萧焉枝的话,使周彻脑海中再度浮现一个问题:用朱龙、继续用朱龙,这当中天子的心意又占多少呢?
萧焉枝的结论已经出来了:
用她和梁乙甫暂时拖延西原下场,可以;
但用她和梁乙甫让西原自始至终旁观,绝无可能。
随着周彻一步一步收回并州,西原越来越多的王族会坐不住,推动整个庞然帝国下场——哪怕牺牲梁萧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