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纪最小的人,她是最有可能因为惊恐而尖叫呼救的,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应当最先处理掉才对。
这或许可以得出一种可能性。
歹徒和受害人一家是认识的,所以他们进门之后才没有跟受害人争吵、搏斗起来。
利用这样一点,从而获得了新的作案机会和方式。
苏成意将这样的可能性默默存放在脑子里,继续往下看论坛帖。
“真是效率太低!搞得人心惶惶的,我下班都不敢往那条路走了。”
“别说了,出了这么可怕的事情,旁边的住户都开始准备搬家了。
谁知道那歹徒会不会哪天又跑来犯案?”
“楼上你还别说,电视剧里不都这么说吗?歹徒往往会返回作案地点。”
“别特么吓唬人了兄弟我晚上还想睡个好觉呢。”
“大伙儿最近晚上千万锁好门,陌生人敲门别开,也别让老婆孩子自己搁家待着。”
“呵呵,这有用么?人家这一看就是团伙作案啊,几个大汉提着刀杀进来,你就算是拳王泰森也没辙。”
苏成意成功在一片人心惶惶的回帖里圈出了重点。
歹徒往往会重返作案地点。
这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现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苏成意曾经看过不少犯罪心理学相关的资料,其中都对这一点有过解释。
从理性的观点来看,罪犯回到作案现场,是为了获取情报。
情报包括但不限于:检索并销毁自己可能遗留的证据,混在附近的群众中偷听案子进展,以及观察警方对案件的重视程度。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多数连环作案的杀手,在返回作案现场的时候往往不是为了以上这样常规的理由。
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欲望,重新体会当初犯案的快感,追求精神愉悦。
这样的人,把作案现场当做是自己的一项艺术品,值得反复欣赏。
苏成意觉得吴绍波极大可能是后面这一种,这也说明了他的确很有可能返回现场。
“都别说了,凶手很有可能正在看咱们讨论呢。”
“卧槽楼上大爷。”
“楼上的楼上这发言很危险啊,我感觉他就是凶手!”
“我是凶手第一个把你宰了。”
“妈的,你来啊?老子现在就在xx小区x栋xx号,你来,你不来你是我孙子!”
这帖子的后续明显跑偏了,苏成意扶额叹气。
当年大家冲浪的警惕性还是不够高啊,这样发布地址信息,原本就是很危险的。
更别说还是在讨论这种案件的帖子下面.
吴绍波这种人如果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