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丞相和中书省等事情,造成的巨大动荡和风波。
经过一两个月时间的磨合,他这边,已经是逐渐的习惯了废掉丞相和中书省之后的日子。
对于梅殷这个女婿,也同样挺感激。
若不是梅殷,给他说了内阁制度,这样一个好使的制度,用来代替丞相和中书省。
他这边废除了丞相,还有中书省后的日子,当真是一点儿都不好过。
政务是真的多。
若是没有内阁进行帮助,他这边咬咬牙,也能够坚持下来。
能把事情给做了。
但是自己家标儿,只怕会扛不住。
时间短了还行,长时间下去,身体也必定会如同自己看到的未来那般垮掉。
而在把这事情给处理的差不多,一切都进入到正轨之后。
朱元璋这边又开始闲不住了。
准备弄出一件新的大事
这事不是别的,而是准备开始清查田亩,建立黄册。
这件事儿,朱元璋已经是想了很久了。
但却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
不是他不想,他做梦都想!
而是因为时机不到。
一方面是因为,大明才刚建立,有着诸多的事情需要去。
二来则是,清丈田亩的事儿,历来都是特别敏感,还牵扯到众多人的利益。
很容易就会引发巨大动荡。
光武帝刘秀,这个在史书之上,被许多人大夸特夸的人,能取得了天下,却清丈不了田亩。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这清丈田亩的事儿,到底有多难办。
有多少人会反对!
而朱元璋现在准备开始着手清丈田亩,一方面是他觉得,胡惟庸以及丞相制度,已经被废。
六部直接对他负责。
已经将很多的权力,握到了手里。
而经过了之前的空印案,还有修建中都的事。
也敲打了一番勋贵,清理了一批,地方上的贪官污吏。
整体而言,要好上很多,阻力要小上不少。
也建立起来一个比较强有力的机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梅殷弄出来的那算数书,非常精妙。
已经在国子学里,进行大力的推广。
国子学的众多学子,现在的数学水平,那是突飞猛进。
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如今已经培养出来了,大批在算术上面有着很深造诣的人。
有不少人,让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或许还不行。
但是把他们派遣出去,到地方上去,按照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核算田亩知识,还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元璋自然而然是要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了。
这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哪怕是听从梅殷之言,来了海,并且在商业上面,也有了一定的调整,获得了不少的钱财。
可在朱元璋看来,这土地依旧是重中之重。
依旧是国之根本。
毕竟靠商业,海运吃饭的人终究是少数。
绝大多数大明的百姓,还是要依靠土地,来种获取粮食,获取生存的物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清丈田亩,依旧是头等的大事。
是必须要做的!
必须要明白,大明有多少地,每家门口又有多少田。
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