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品格,更是深深感召着杜甫。
而最终使他们灵犀相通,不能相忘于江湖的,是他们对诗歌的探讨。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许都需要一个偶像,需要去膜拜,需要去仰望。
杜甫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个偶像李白。
并且他的偶像完全接纳了他,在真心地喜欢着他。
因为对偶像的倾慕,所以思念。
因为思念,所以写诗。
终其一生,杜甫为李白一共写了十五首诗。
不知李白初见杜甫的时候,有没有料到,这个和自己如此投缘的年轻人,有一天会和自己在诗坛齐名。
毋庸置疑的是,杜甫和李白遇见以后。
李白对杜甫的肯定和欣赏,给了杜甫将诗歌继续写下去的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杜甫晚年,安史之乱爆发,人心惶惶,此时的唐玄宗选择逃跑。”
“在这一年,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此时的杜甫也在避难。”
“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即位,国难当头,杜甫想要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
“可是在途中,杜甫被叛军所俘,押到长安。”
“叛军并没有把杜甫放在眼里,可是杜甫一直都在忧国忧民。”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两篇用血泪造就的文章,字字珠玑。”
“文章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贞和忧国忧民,可是他依旧怀才不遇。”
“到了国难关头,杜甫依旧没有放弃为国效力。”
“这时候,他偷偷逃出来,想投奔唐肃宗。”
“杜甫依然不受重用,被授予左拾遗这个官职。”
“这是他为国效力,实现自己志向的开端,可是没想到不久后还是被贬了。”
“杜甫被贬后心情十分忧郁,此时的杜甫年事已高,看尽了世态炎凉。”
“因为杜甫为人说情,唐肃宗下令终生不再任用杜甫。”
“在安史之乱的有一次战乱中,杜甫目睹战乱对百姓身心的摧残。”
“他在忧心之下写下了被后世歌颂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疾苦,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那时候正值战乱,朝廷赋税重,青壮年都要被抓去服劳役,剩下妻儿老小孤苦伶仃。”
“杜甫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他不再对朝廷抱有任何幻想。”
“也不再奢望能通过做官,达到治世救民于水火之中了。”
“他厌恶了仕途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他的心境再也不像当中站在山顶时的热血沸腾了,只剩下无奈和慨叹。”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