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弘农杨氏面前也不过是个区区之后进。
而王朗能够拜杨赐,要说那绝对是在仕途上踏进了高速路,一路飞升不可避免。
然而,他现在却在这一帮子世家子弟中间,混到了跑出来跟在洛阳郭氏族人身后,当什么使者说客,又是哪般呢?一切都是因为在那四年前,其师杨赐病故了。
正是因为杨赐的病故,杨彪资历尚浅,袁家才成了京中名副其实的世家领袖。
同样也正是因为杨赐的病故,王朗便辞官而去。
他在京师郊外,北邙山脚下杨赐的墓地周围置了一草庐,为其师服丧,而且一服就是四年,正赶上了这波兵荒马乱的时节。
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王朗应该在年后服丧完毕时正赶上董卓战事不利,欲要迁都。
他就趁乱跑回了老家隐居,直到数年后被陶谦征辟方才正式踏上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苏曜的乱入,一切节奏都被打乱。
董卓早早的提前了半年仓皇跑路,王朗一夜之间发现变天,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京中的这些世家子们请出。
这些京中世家子弟们虽然自己本事一般,但知王朗名师出身,素有才名,于是便请他来与郭辉一同出使苏曜,作为保险。
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忽悠走这个杀批,不要让那些蛮横难驯的边军再入京城。
于是乎,虽然王朗不怎么睬那投机取巧的袁绍,但碍于京中公族的面子,还是出马来走上一遭。
结果,现在看见这些人眼瞅着就谈崩了,王朗连忙站出来抢救一下:“冠军侯,请听在下一言。”
“对于董卓的暴行,我等洛阳子弟与冠军侯一样是深恶痛绝。”
“然则京师乃天下之心,其安危关乎社稷存亡,我等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等只是希望冠军侯能够体谅我等的苦衷,而非是想与冠军侯争功。”
王朗顿了顿,提议道:“若是君侯觉得无需我等的义勇,那我们便在洛阳守城维持秩序便好。”
“至于您大军入城之事,还是待局势稳定,迎回圣驾后再行商议不迟。”
“在此期间,不管是您驻跸城外的大军,还是去追击讨董的部队,我们都愿意提供钱粮劳军以作响应。”
“如此一来,您看可好?”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