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又过去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朱长安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既要处理公务又要照顾朱元璋,成功感受到了他爹当初的快乐。
不过他倒没他爹那么勤勉,时间差不多就会去睡觉,能第二天处理的事情就拖到第二天去。
一三九五年(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六日
刘锦来报京郊皇庄种的番薯都收获了。
虽然朱长安叫它红薯实际上作为外来物品大部分人喜欢的叫它番薯。
诡异的它就得到了原本历史上的称呼。
朱长安一下来了精神:“产量如何?”
刘锦回道:“按照陛下和殿下的吩咐,庄户们小心种植,再加上京郊土地肥沃,因此产量比预想的还要高,。”
“亩产大部分都在五百四十斤,比上次多了一百多斤。”
“甚至收成最好的一块地超过了六百斤。”
闻言朱长安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这可真是个大好消息。
“这样说来这皇庄的番薯亩产能到五百多斤了?”朱长安问道。
刘锦点点头:“确实如此,这还是第一次。”
“按照几个农人的说法多种两次摸透了它的品性,收成没准会更好。”
“你明日带几个吏员,让他们把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写下来,咱们往后好总结经验。”朱长安说道。
“是,殿下。”刘锦应道。
之后他们又聊了一会儿番薯种植的事,刘锦这才告辞离开。
朱长安则起身去了御书房,把番薯的事情跟朱元璋汇报了一下。
“皇庄的红薯收成不错,阿爷咱们这回可以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了吗。”朱长安有些兴奋问道。
“这是自然,我会让他们把种发往各地皇庄都试试,然后赏赐一些给朝中大臣,估计明年就会有人自发去种了。”朱元璋说道。
“如此一来,不出三年,红薯就能推广全国了。”
“不过为什么不直接发种给他们种,反而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种,这样感觉推广速度一下子慢了好多唉。”朱长安有些好奇道。
“唉,你的小脑袋转一转,新鲜事物能够快速接受的人总归是少的。”
“一块漂亮的糖果,你自己想办法得到的总是要比别人硬塞给你的要香甜一些对不对。”
朱元璋看着自己面前的傻孩子,总觉得他是一点没把自己儿子儿媳的聪明劲继承到。
到底是圣明之皇少有,平庸之帝常见。
不过没关系随着天下日渐太平清明,他日后便是高坐明堂垂拱而治盛世也会随之而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