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提拔重用’为由,替母亲保下了这点颜面,但前段时日的储君之争,天子启也恰恰是仗着窦太后因程不识一事而‘声誉受损’——至少是因此底气不足,才顺利压制下了窦太后与立储君皇太弟、册立梁王刘武的念头。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程不识这个‘长乐未卫’对窦太后而言,多少带了些烫手山芋的意味在其中。
留着,那就是薄待功臣,无时不刻都在被人戳脊梁骨;
调离,更是将使得‘太后亲自提拔重用’的遮羞布被撕碎,更使东宫威仪荡然无存。
如果不发生变故,窦太后对程不识这个人的处理方式,大概率会是留用几年,等风声过去的同时,让程不识在长安熬点资历。
资历熬够了,风声也过了,再寻个由头——如匈奴人入侵边墙,某某郡急需一个好郡守之类,将程不识外放出去。
而今天,太子荣向天子启伸手,点名要了程不识。
这让天子启,看到了一个新的操作可能性……
“既然是太子想要的人~”
“嗯……”
心下已经有了决断,天子启却并没有急着把话说死。
只佯做疑虑的沉吟片刻,才稍有些踌躇不定的侧身望向刘荣。
“太子,是宗庙、社稷的未来。”
“而程不识这样的年轻将领,则是我汉家军队日后的依仗。”
“——这样的青年才俊,留在长乐宫做个卫尉,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与其在长乐蹉跎时光,倒不如跟在太子身边,好生历练一番;”
“说不定日后,朕卧榻弥留之际,也会和先帝那样——紧紧握着太子的手说:事有轻重缓急,可由程不识为将……”
自嘲一语,惹得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附和轻笑;
却也惹得申屠嘉、周仁等老臣,不由得湿了眼眶。
——大家都觉得天子启是在开玩笑,是在以这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太子,以及程不识这个中盾卫的认可;
但只有这些老臣知道:天子启这话,并不是玩笑。
至少并不全是……
“前些时日,朕一时气急,言语惹恼了母后。”
“过去这段时日,太子也甚少去长乐。”
“——虽然是因为假节奔赴前线,但也终归是没有尽孝于东宫,母后对我父子二人,都颇有微词。”
“正好,借着今日,太子走一趟长乐;”
“安抚东宫,代朕尽孝于太后膝下的同时,亲自和太后说说程不识的事。”
“想来太后,也不会对我汉家的太子储君吝惜人才,强留程不识,继续做长乐卫尉?”
&>> --